降价是一个事实。因为现在地产都在降价,尤其是奥运期间很多项目都不敢开盘,怕被奥运的热浪给“淹”了,但房地产再怎么降价也降不回原始状态,也不可能降回5年前。03年的拿地成本、工程开支、开发模式(没钱或有一点钱就可以找政府圈地)、人员开支等等的和现在的没法比。03年你能找到10万\亩的地。05年10万\亩的地你就要100万都不一定能拿到。06、07地产圈开发企业大洗牌,拿不到地的开发商多半都往北京以外的二、三线城市跑了。北京更是千金难求一地。即使拿到了,成本也是非常的高。房地产开发的暴力时代早就过去了。现在5环以内的地产项目位置稍微好点的,交通便利的2万左右/平方米的太常见了。就算开发商不赚钱,降价50%。1万\平米,老百姓就买的起了吗?买不起的一样还是买不起。因为什么?因为有关部门把开发成本抬的太高了,开发成本决定房价的走势,抬的太高了想下来现在也困难了。另外100万的房价估计现在仍然有很多人一辈子都赚不出来这个钱。
另一方面大多地产商都在观望,观望市场,因为购房者也在观望。开发商观望是在看到底是在哪个时间点来切入市场合适而获得最大的利益。购房者观望是到底要看看地产到底降不降,还有一些人想看看能降到什么程度,大多数购房者是要看看什么时候能降到自己的心理价位,然后买自己心怡的项目。因为每个购房者都有自己的心理价位。所以一切的项目推广和销售都集中在奥运后,也就是现在开始一直到年底的这个时期一定会有一场价格战。因为目前90%以上的开发商都缺钱。销售回款的快慢直接影响到项目的进展。销售回款也一直是一个项目的命脉。
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广大的购房者开始非常的关注地产专家发表的演说和舆论。地产专家天天的吹嘘地产涨价,地产升值,地产不可能降价等等的。那就是放屁!地产专家赚媒体和开放商的钱,替他们忽悠购房者,制造各种话题来炒作等等。让时间回退一下,从06年开始一直到今年,你看看所谓的专家们都在说什么?说地产不可能降价,一定是平稳上升等等的屁话。连他自己都不信的话他也敢往外说。王石为什么提出“拐点论”?因为他很务实,也很尊重事实,一个奥运会把原本100元的东西卖到了10000元。等奥运会过了,100元的东西还值10000元吗?卖10000元你买吗?如果都不买那不就是有价无市吗?所以奥运过了,购房者清醒了,知道住房就是住房,别沾染其他因素简单点好。暂且不说先前的业主闹事,单说王石降价这个事件,他是明智的,至于他的业主闹事那是因为什么?因为他的牌子太大了,万科是第一个降价的吗?在他没喊降价以前大家看看,有多少项目在明着降或变相的降价,为什么他们就没有被砸?因为他们小,引不起波动来。砸也砸大牌,因为大牌的价格也相差较大。过了业主的承受范围当然要闹事。但是就万科降价这一策略我是赞成的如果一定要说万科错了,那我就认为他错是错在他是第一个降价的,如果整个房地产市场整个行业的人都在喊“跳楼甩卖”的时候,他再降估计就没人砸了。最多不过是骂骂万科是个王八蛋而已。我们老大,去年北苑买了个“类别墅”花了170万。今年他的房子市场价格将近300万,我和他说:“你发了啊,房子涨了将近一倍,你知道吗?”。他谈谈的说:“哦,我知道,但是没感觉有什么,翻了一倍也不能卖啊,卖了老婆孩子住哪?再往城外搬搬吗?”通过这话反映出的是什么?房子就是房子,说白了就是个家。别指着在这上边做什么。简单点你活着也不会累。
经常有朋友问我,该不该买房,什么时候买房等等的问题,关于这个问题我一直都说如果你买房为了投资,那我可以告诉你我不知道什么时候买合适,就像炒股票一样。我要是知道什么时候买合适什么时候卖合适,我早发财了。如果是自住的话,那我可以告诉你如果房子的价格在你的经济承受范能力之内就可以买。说白了就是买的起,不会因为买房而降低自己的生活质量。买房的直接因素其实就是为了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如果没买房子之前你天天吃3顿饭,餐餐有肉吃,而买了房子之后,3顿改两顿,孩子吃根冰棍你还觉得浪费的话。我劝你别买房了。因为等你还清贷款了觉得没压力的时候,你离“升天”也不远了,那时你会发现你这一辈子都为了一个房子而活着,省吃俭用的给房子打了一辈子工。
有的时候其实也怨我们自己,人家卖高价你也买那不是活该吗?鸟巢附近的房子卖两万,就因为离鸟巢近。但是你能坐在家里看比赛吗?离鸟巢近你就方便吗?你不一样回家的路上被堵的一塌糊涂。坐公车的不一样埋怨车多人多,天天被挤的“贴照片”最后都支持单双号吗?要有车的都别开车,你把“照片”贴的再薄点吗?还有的房子拿公园做卖点,离某某公园近等等的。公园是你家吗?离你近的公园你一周去几次?用省下的钱你有时间周末没事开车带你家人去郊区吃点山珍海味,呼吸些真正的新鲜空气,看看自然的绿色好不?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