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2008年6月17日,2008北京夏季奥运会火炬接力跑新疆第一站在乌鲁木齐举行。
当天下午一时许,在顺利完成乌市的火炬接力之后,北京奥组委有关人员携带奥运火种箱赶往新疆火炬传递的下一站——石河子。
往前追溯26小时,本报记者作为本届奥运会火炬手,经历了难忘的一天一夜。
计时开始 明星会
2008年6月15日,记者作为本届北京奥运会全球赞助商三星遴选的火炬手,在经过长达5小时的长途飞行之后,抵达乌鲁木齐市,当晚宿银都大酒店。16日上午11时,此次参加乌市火炬传递的208名火炬手,全部被送至环球大酒店。
26小时的计时从此刻开始。
进入宾馆,打开资料袋,袋上贴了一个编号:140。这便是我明天火炬接力的棒数。袋内另有火炬接力火炬手手册一本,正翻看有关注意事项,我的同屋——第141棒选手开锁进屋。“你好,介绍一下,我是疯狂英语的创始人李阳!”
下午3:30,火炬手接待大会在环球宾馆一楼多功能厅举行。特地从北京赶来的奥组委官员详细交代了火炬传递的一些注意事项——
“火炬一定要与地面垂直,北京奥运会的LOGO朝正前方。”
……
说明的最后,现场投影屏幕上出现一名男子亲吻奥运火炬的形象。
“我最后想提醒各位火炬手的是,在火炬传递过程中,千万不要试图亲吻火炬,因为在火炬燃烧时,燃料罐中的丙烷会让火炬壳体迅速升温……”
现场哄堂大笑。
大会结束后,本次火炬传递的一些明星遭到“粉丝火炬手”的疯狂合影:4号陈建斌和他的火炬手父亲——3号陈国俊老先生,明天的薪火相传中有一棒正是陈氏父子之间的交接;9号火炬手黄宏;不知何时蓄了短髭表情酷酷的王学兵。当然,还有我的下一棒“疯狂”的李阳先生。在合影中,有火炬手赞曰:“李阳,你的唐老鸭配得可真棒啊!”李阳立马做昏厥状:“那个李扬是我吗?!”
回到屋里,李阳得意地告诉我:“我也不吃亏,那个配唐老鸭的李扬是个英语盲,不过每年他都要从我这里买几万元的教材送人——很多人以为他就是疯狂英语的那个李阳!”
9:30 集结令
似乎是漫长的一夜,为了今天的火炬跑,连心仪的欧锦赛都没舍得看。
清晨7:30,起床——需要说明的是,这个时间相当于上海的凌晨5:30。
匆匆用过早餐。大堂里已经是人头攒动。按照组委会的安排,所有火炬手和护跑手必须依次乘坐7辆投放车,在火炬传递过程中,次第将各个火炬手和护跑手放置至规定的位置。
我所在的投放车是第5号,只有第1到第3号的投放车必须前往起点人民广场集结参加点火仪式,其余车辆等待命令从途中投放火炬手。
参加点火仪式的车辆已经于8:30之前全部出发,根据安排,我们第5车的出发时间不会早于10:00。
在等待的间歇,我再次和我的上一棒,乌市一家医院的眼科主任徐琳女士,以及我的下一棒“疯狂”的李阳,就有关交接的POSE做了确认。
“见面先击掌,然后别撒手,手掌紧握朝左右群众做激励状,之后放手,双手握住火炬交叉点火,然后再次击掌……”我说。
“时间允许,我们再拥抱一下。”李阳补充。
陈国俊陈建斌父子实现文体相传
“没想到我们父子俩火炬接力的梦想真的实现了!”火炬对接的那一瞬间,著名演员陈建斌和他的父亲陈国俊完成了彼此的约定,深藏多年的奥运梦想终于得以实现。
“祥云”火炬在乌鲁木齐市区传递时,父子俩分别跑第三、四棒,儿子手中的火炬由父亲亲手点燃。
年逾古稀的陈国俊是新中国第一代运动健将,曾参加过第一、二届全国运动会,获得过“新中国体育开拓者荣誉奖章”和“体育工作贡献奖”;儿子陈建斌是国内著名演员,主要作品为《乔家大院》、《结婚十年》等。
这一对父子的火炬传递情缘来自于儿子陈建斌多年来的一个愿望。
陈建斌从小在乌鲁木齐市体委大院里长大,受父亲的影响,从小就有一个体育梦,还曾苦练过乒乓球,梦想有朝一日也能参加奥运会。后来由于种种原因成了一名演员,体育梦深埋心中。
父子火炬接力,陈国俊理解为:一是父与子的结合;二是体育与文艺的结合;三是乌鲁木齐与北京的结合,“北京奥运代表的应该是和平、友谊和团结,不仅仅是体育本身。”
10:00-11:00
传递
10:00,30名火炬手登车前往投放地点。10:10,分发火炬。
“嗬,火炬还真不轻啊。”不断有火炬手发出惊叹。到手的祥云火炬比我想象得要做工精致,在火炬的背面,有一个小小的开关。
投放车之外,为火炬接力加油的群众个个挥舞国旗和奥运会会旗,响亮地呐喊:“奥运加油,汶川加油!”
等待是漫长的,10:45许,终于等到我们5号车投放火炬手。车辆缓缓向前,一个一个火炬手按照编号被投放下去。“伙计,加油!!”每下去一个人,车上剩余的选手都齐声为他鼓劲。
“哎哟,兄弟,你的发带上下戴反了,奥运标志的三个环跑到下边来了!”一名火炬手指着我的脑袋大呼小叫。我马上把发带整理端正。
11:00,139棒火炬手徐琳下车。
过一会,轮到我下车。下车才知道投放车的隔音效果有多棒,路边挥舞旗帜的群众喊声震天。
“火炬手,朝我这里转一转!”
“笑一笑,笑一笑!我要拍照!”
须臾之间,那边139棒已经擎着熊熊的火炬朝我这里跑来。几乎是下意识地,我们击掌、握紧,左右展示,交叉点火。不及回味,身后的护跑手已经推动我朝前奔去。
我抬头,发觉10米外的媒体车上,十多只黑镜头朝我招呼。更远处,我的下一棒李阳已经频频回望。
忘记怎么跑过这段路程,我只记得微笑了,火炬也垂直了,誓师大会最后那个镜头一直在提醒我:千万别激动到亲吻火炬的地步。我可不想成为火炬传递花絮的一部分。
和李阳的传递很顺利,这家伙最后还不忘和我来一个熊抱。
我站在路边等待收集车,收集车到,上车,工作人员麻利地接过火炬,卸去燃料罐,再交还我手中。手拭火炬上部,温度并不炙热,完全承受得住一个更为炽烈的吻。
139棒徐女士问我:“我们第一次握掌展示站反了,媒体车在我们的身后,点火之后的展示方向才是对的,你忘记了吗?”
“是吗,我怎么一点也想不起来了?!”我惊讶万分。
13:00 圆梦
回到酒店,照例是无数的合影,和无缘得到火炬的志愿者、护跑手……
13:00,离开环球大酒店。难忘的26小时火炬传递生涯结束了。
回银都酒店的车上,接到奥组委官方网站的电话采访。电话那头问我,如果以后成为一个作家,要写今天的火炬传递经历,主题大致会是什么?
我回答:应该是“梦”。
我说:这个梦首先是献给我父母的。40多年前,他们离开上海来到新疆支边,将最美好的青春贡献给了边疆。我虽然没有他们的坎坷经历,但这次回到我出生的故乡传递火炬,实际上也是替我父母圆一个梦,一个回到他们魂萦梦绕的第二故乡的梦。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