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近年末, 利用3天的时间和苏宜香教授一起,
完成了一个重要任务首次“科普技能培训”。来自“科班”和非“科班”的学生30余人,参加了培训。
说是“学生”,实际上是我们事先在网络上搜到的科普专家们--基本上都是当地电视台、社区、报纸上经常上台的“专家”们。所以这个“培训”也就是大家谈心得、说体会、练习如何“科学”的说的大课堂了。
讲师团的老师个个是“名人”, 有着丰富的“上台”的实践经验
苏宜香: 中山大学医学院 教授,博士导师,
在科普上也非常著名。
赵仲龙: 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著名科普作家
于 康: 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营养科,教授,主任医师;同样在科普方面也非常有名
范志红: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食品科学博士。卫生部特聘《》专家
刘玄重: 北京天坛医院
主任医师教授。中央文明办、卫生部聘为《相约社区行巡讲活动》特聘专家
何子龙:
台湾著名讲师主讲:如何做一个好的演讲者
点评的专家更加给力,中国营养学会的副理事长翟凤英教授、秘书长贾健斌教授、营养所专家马冠生教授、何丽教授
王竹教授、张兵教授等等。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达能中心主任候培森教授也参加了最后的讲课和点评。WHO儿童基金会的常素英女士也到现场督导。。。。
作为培训班班长,首次尝试获得成功,我和达能营养中的张国雄先生感到欣慰。
我和苏教授达成一致,最后我在总结中提出以下希望:
1
科学证据来源可信:
v说有来源的,中华系列杂志文
献、教科书等;v 说有结论性循证meta
分析,多数研究结果。与政府、权威学术机构发布信息一致 。
不把个例当真理;
2
科学的诠释 : v说自己懂的、熟悉的、有把握的;
学会说不:问自己是否是明白这个话题
,不明白的不去说。说证据确切的、有来源的、公认的;诠释问题用辩证的思 维,传递信息不夸大、不以偏带全。注意群众性科普与学术争论的差别。
3
v四个希望:
勤学 :不断学习,积累知识,学习新知识
;
v
独思: 知识变成自己思想,不要人云亦云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