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三聚氰胺一夜之间变得妇孺皆知,但它引发肾结石的原因目前仍有争议。可以明确的是,三聚氰胺能引起肾结石,产生肾积水,甚至导致急性肾衰竭。但目前,相关临床资料却并不多。
据推测,三聚氰胺被摄入后,富集在肾小管中的三聚氰胺浓度升高,便引起自身或其他易致结晶物质析出,从而刺激肾小管及尿路的上皮细胞,引起结晶尿,导致婴儿出现尿液混浊甚至白色沉淀。
亦有观点认为,含有三聚氰胺的奶粉会造成尿液酸化,钙质和其中的各种酸根结合,形成钙盐,在肾盂中达到过饱和状态后,便会以结晶形式析出,形成结石。
其实,肾结石并不是什么新疾病。1901年,有人在埃及古墓中发现一枚黄色结石,它存留于一具男孩尸架骨盆内,被证实为膀胱结石。不幸的是,存放于大英博物馆的这枚结石连同尸架,在二战空袭中被毁。
简而言之,肾结石是指一些晶体物质(如钙、草酸、尿酸、胱氨酸等)和有机基质(蛋白、多糖)在肾脏的异常聚积,从而形成的“石头”。很早之前,人们便认识到体内某些成分的吸收或排泄障碍,新陈代谢的紊乱,便可能引起结石。然而,在医学上,尿路内结晶及结石形成机制极为复杂,涉及到物理化学、生物化学、晶体动力学等多方面知识。恰如宝石的色彩斑斓,肾结石的组成及颜色也不尽相同。大约3/4的结石含有草酸钙成分,其余大多为磷酸镁铵(又名鸟粪石)。它们有的细小如泥沙样,有的像鹿角,核桃仁一般。有的黑褐色,更多则是灰白色。有一种胱氨酸结石甚至呈现为黄绿色,表明粗糙但有光泽,极像贝母。
性别不同,肾结石发病率不同,男女之比大约为2:1。这不仅由男女尿道解剖差异的先决因素决定,男性分泌的雄激素由于能增加草酸形成,也易促发结石形成。此外,青壮年一般是结石病的好发年龄。这是因为,这些人饮食结构复杂、代谢旺盛,尿液内易致结石形成因素较多。也就是说,肾结石的形成原因,大多要追究饮食。大量动物蛋白质、精制糖和低纤维素食品,被认为是目前肾结石发病率上升的原因之一。高蛋白能促进尿钙和草酸的排泄,还能酸化尿液,而这三者都有利于尿酸盐的结晶析出,并形成结石。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