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KATHY
最无法被伤害的是一颗柔软的心,佛陀称这世界的生命为“有情众生”,因为我们本是浩瀚宇宙的一部分,我们的心都是从慈悲而出,我们的生命与这慈悲是融为一体的......
生命的意义便是体悟与承载,没有慈悲、没有情、没有爱,那么这个世界便没有阳光,没有月亮,没有生命。
这两天接连听到身边朋友家里父母去世的消息,没有任何预备,都是很临时的发生的,还没回过闷儿来,还以为没那么严重,只不过一两个白昼的功夫儿,他们就已经离开了,生前留恋的、哀伤的、不舍的、愤恨的,此时也都随着往者烟消云散、“一逝泯恩仇”了……
惋惜同情之余,更加体会到佛陀教诲的真实不虚:生死迅速、无常如影随形……
沉默……
所有的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都是一样在红尘中摸爬滚打,这一生都过的都实在不易,谁的身心经历好好的写出来估计都一样能感动感慨感叹。
毫无疑问,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生老病死的人生是苦多于乐的;烦恼虽然无形却与呼吸共存;期待的欢乐虽会到来但也如浮云易散;我们在乎的一切人或物都无比脆弱无法保护……
人生的路并无坦途,但多数时间我们都觉得正在经受的,是我们并不想要的,我们因为期待未来会出现“坦途”而不安于眼前的“逆境”,想这一个赶快过去,下一个就是美梦……
一切事物,好的坏的,发生了的,就已经成为我们人生的宝贵经历和历史的一个事件;发生的不会能弥补回来,执着于过去的某种得和失而不放,就是痛苦、烦恼、崩溃、过不下去活不起了的根本原因。
发生了就无法改变,唯一能改变的是自己对这件事的看法,这样是真正的善待自己,因为,一件漂亮的衣服、一句表扬的话、一顿美食,能换来的只是短而又短的欲望满足,无法使一颗焦虑痛苦的心自由自在。
这世间的很多事情,我们看似障碍,事实上在真正理解了之后,它就不是障碍。如果说它确实给我们增加了难度,其实是让我们在升华。也许,面对困苦,更应该升起感恩的心……
寻求生命的“解脱”之道,是古往今来的圣贤一直在探寻的,无论东方西方,无论何种形式,都是要解开这个谜底。而做这件事情就是一个提升生命智慧的旅程。智慧圆满了,那个答案就自然看到了。
智慧就是回头是岸,当我们知道停下来和回头看的时候,智慧之门的缝隙开始对我们显现出那一丝光明来,使我们因为感觉到希望而欣喜……
心情不好的时候,我心里常常会有一句话浮现:“这世界上每一个人都是孤独的……”但有时我又体会到:若将心打开,我们会比较不孤独,我们会能看见平时看不见的世界……
前天晚上忙和回来,从家走去附近的小吃店吃饭,马路嘈杂、光线已近昏暗,热了一天身上粘粘乎乎的,肚子又饿,反正人是处于一种比较迷糊的状态;忽然,我听到和看到(这是几乎同时发生的),在路边一家已关门的商场的高台阶上,有个男人在吹笛子……
在这一霎那的时候,也许是这个吹笛人的心境使然,我的身心都感到了清凉的舒适;那也许并不娴熟的吹奏,在这世界一堆的声音一堆的动荡里跃然而出,格外清音美妙;我吃完饭回来,他依然还在那里……
当我们完全放松下来,用慈悲柔软的心境去迎接万物,去感受世界的时候,慈悲的能量,世界对我们的关爱就流入了我们身体和内心中。我们只有保持柔软,才能真正地去聆听自然万物给我们的关爱和照顾。
诸佛菩萨的无限智慧,源自慈悲,慈悲如水,滋养万物,生命之源,自然流淌,最柔软的也是最有力量的。
最无法被伤害的是一颗柔软的心,佛陀称这世界的生命为“有情众生”,因为我们本是浩瀚宇宙的一部分,我们的心都是从慈悲而出,我们的生命与这慈悲是融为一体的,生命的意义便是体悟与承载,没有慈悲、没有情、没有爱,那么这个世界便没有阳光,没有月亮,没有生命。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