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天台宗念佛是止观念佛(2014-07-20更新)

(2014-07-12 08:31:10)
标签:

佛学

读@释道诚 新浪微博:“【功夫成片】往往让初学净土法门的人感到高不可攀,其实念佛靠的是下笨功夫,是一个功夫相续成就的过程,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一位师父这样说:每天念佛五万到八万声,两年以后佛号自然相续不断。不要找绝招,再高的绝招也绕不过去“念佛”的本质,就算佛来做你师父,也得自己发愿、自己念佛成就。”月悟感言:“念佛功夫成片乃至一心不乱,不能掌握巧办法,笨办法当然也好!最好双管齐下,这就是天台宗止观念佛。天台宗观空,就有拙度、析空,巧度、体空;若一心三观念佛,即身就能明心见性。”
天台宗念佛,持名、观想、观像、实相念佛兼顾,以实相念佛(一心三观念佛)为正、为导、为归。净土宗初祖慧远大师着重观想念佛,即身三睹圣相;二祖善导大师开始,特尚持名念佛。观想念佛,包括观像与观佛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佛陀已灭度,观佛相好甚难。观像,应当选择精细制作、能生渴仰之佛像专注观想,先闭目、开目不令散失,后闭目、开目皆令明了,能令佛之真身现前。犹如与陌生人约会,可凭此人逼真照片,见到真人。实相念佛,就是天台宗一心三观念佛(圆观),能念、所念即空即假即中,念念与圆中相应,即身就能明心见性。#天台宗三种观空#藏、通教观空,系缘真谛,藏教析假(俗、六道凡夫色心)入空,通教体假入空。别教观空,系缘但中,当下只能证空。圆教观空,系缘圆中,即假即中,互具不二,当下与圆中相应,圆显三谛,圆证三智。#天台宗三种观假#藏教析假入空,通教体假入空,此假是六道生死假,应破、应遣。别教假观,带空入假,此假是十法界之建立假,应立、应照。圆教假观,即空、即中,三观不破不立,双遣(双寂)双照,直指不取不舍之圆教不思议中道(圆中)。#天台宗二种观中#藏、通教正习空观,不行于中道。别教观中,必须双遣空、假,方显中道之理,三谛隔别,故判为但中。圆教观中,即空即假,双遣双照,三观互具不二,三谛圆融,圆显三谛,圆证三智。
吾曾念佛成片,今与大众分享念佛“功夫成片”步骤:1、出声念佛,念得、听得清楚明白。2、默念佛号,念得、听得清楚明白。3、于日常生活中,不提念则已,提念则佛号萦绕于耳,且能转杂音为佛号,身心轻安,能伏见思烦恼。凡夫临终时,若能功夫成片,信愿行具足,则决定往生,何况念而无念,一心不乱?
即生亲睹阿弥陀佛极乐国土,有两种方便:1、佛神力加持,能令目击。可是佛陀已灭度,此方便不可得。2、修习十六观,令心眼见。净土宗初祖慧远大师修观成就,曾三睹圣相。月悟的禅修体验,此方便成就,不仅要信、愿、行三资粮,还得入根本禅(初禅以上),仅得欲界散定仍观想不明。只好持名念佛,发愿舍报求生极乐。但若随力修习止观,则可提生往生品位,是故天台念佛,乃止观念佛。观经疏妙宗钞卷第四 月悟读后感言
于念佛修习一心三观,与正修一心三观,区别在于:前者以极乐世界依正为不思议境,十六观,任举一观,即空即假即中,皆成圆妙三谛。后者,所缘境广,直观当下一念,不论善、恶、无记,乃至不离烦恼、业、苦道,十境四魔,当体即空即假即中,一一皆成圆妙三第。具述见知礼大师《观经疏融心解》第四问
知礼大师《观无量寿佛经融心解》第四问:“若能圆修三观深趣妙理,何不只在娑婆直出生死,岂须舍此求彼。又自修三观,何名净土之行?”答曰:“此经虽观深理,以缘极乐依正为境,修乎三观,则异于直观三道等观,是故得名净土之行。又为此土浊重,彼土境胜,故令托彼胜境修观。纵理未显,见爱俱存,舍报,必生无退转处。”(摘录)
天台宗行人的归宿:1、求生极乐。如,《天台智者大师发愿文》所言,大师本是灵山圣众之一,示现求生极乐净土,以止观之力,上品上生。2、乘愿再来。如,《南岳思大禅师立誓愿文》所言,发愿乘愿再来,教化众生,一直到弥勒佛出兴于世。(慧靖:法师好,难道大乘佛子不是都要发菩提心,乘愿再来度众生吗,不来不是小乘发心么?请师父开示!月悟:回复@慧靖:发菩提心,往生极乐,得无生忍之后,仍要乘愿再来,广度众生,成就究竟佛果。还有一种发菩提心,就是不求生净土,来生直接投生自度、度他。小乘定性阿罗汉,舍生死,不受后有,故无往生大乘极乐净土与乘愿再来之说。)

修习念佛禅之体会

 (2008-05-31 06:28:03)[编辑][删除]
标签: 

杂谈

    中国佛教净土宗十三位祖师,皆强调出声念佛;禅宗的历代祖师,说法不多言,张口即乖,参禅无言,修的是闭口真言。月悟主张禅净双修,取参禅之无言,融合默念佛号,强名“念佛禅”。

    反对禅净双修者,认为念佛有相、出声,参禅无相、闭口,无法融会。月悟批曰:此言大错!念佛有持名、观想、观像、实相四种念法,实相念佛,实相无相,即与无相参禅无二无别。念佛与参禅,入手不同,旨归不二,同归实相果海。入手不同者,参禅起点高,一开始便不假方便,直指实相无相,见性成佛,起点即终点。念佛则三根普被,上根人实相念佛,念而无念,与参禅无别,直指实相无相;中、下根人,借由持名、观想、观像等有相念佛入手,念功纯熟,自然而然,由有相而无相,导归实相念佛,见性成佛。又有持异议者,认为禅净双修是杂修,不如专修一门成就快。月悟批曰:此言大错特错!专修,是指修法时专心修法,非指一生只修一法。再者,成就佛法的决定因素是发心,其次是修法。发心正,杂修即专修。发心不正、杂染,纵然专修,亦是杂修。

    念佛一法,以持名念佛最为稳当。观想、观像念佛虽好,但对偏执瑞相、发心杂染之初机念佛人,有走火入魔之虞。念佛念阿弥陀佛,念一佛即念一切佛,一即一切,一切即一。“阿弥陀佛”之“阿”,有三种读音。一是读开口音“阿a”(古梵语读音之一、短音),一是读“喔o”(古梵语读音之一、长音),一是读“哦e”(中国传统读音、今西安人口语亦保留此种读音),都有传承,自己习惯于取何种读音,皆可以。念佛恭敬至诚,读音不准,亦无甚关系。念佛恭敬至诚的前提下,再求其音准,当然更好!

    净土宗历代祖师强调出声念佛,也点出默念佛号(又名“摄心念佛”)之殊胜。于参禅静坐中,默念佛号,不杂用心,是一种将参禅、念佛有机结合的“念佛禅”,印光大师很推崇这种禅净结合的念佛禅。《印光大师全集问答撷录》印光大师开示“念佛禅”:“凡静坐时,但心中默念佛号,此外不加一点别的功夫及别的念头,久而久之,全心是佛,全佛是心,心佛不二,心佛一如。且问什么禅定有如此之深妙乎?什么工夫有如此之高尚乎?”念佛禅是有传承的,源自佛经,《坐禅三昧经》(大正藏第十五册)说:“菩萨坐禅,不念一切,惟念一佛,即得三昧。”

    念佛人以出声念佛为主,若兼修念佛禅,念佛效果则更好。人生无常,万一临终遭遇逆缘,无法出声正念往生,如有修习念佛禅,也能默念佛号,意念往生!况且,禅净双修至深者,想走便走,不必出声,默念一句佛号,便能自在往生!出声念佛与默念佛号各有好处,不可偏废。昏沉重者,应多出声念佛!掉举重者,应兼习念佛禅!

    【附录一】虚云老和尚关于禅净不二的开示:“念佛的人,每每毁谤参禅。参禅的人,每每毁谤念佛。好像是死对头,必欲对方死而后快。这个是佛门最堪悲叹的恶现象。俗语也有说,家和万事兴,家衰口不停。兄弟阋墙,那得不受人家的耻笑和轻视呀。参禅念佛等等法门,本来都是释迦老子亲口所说。道本无二。不过以众生的夙因和根器各各不同,为应病与药计,便方便说了许多法门来摄化群机。后来诸大师依教分宗,亦不过按当世所趋来对机说法而已。如果就其性近者来修持,则那一门都是入道妙门。本没有高下的分别,而且法法本来可以互通,圆融无碍的。譬如念佛到一心不乱,何尝不是参禅。参禅参到能所双忘,又何尝不是念实相佛。禅者,净中之禅。净者,禅中之净。禅与净,本相辅而行。奈何世人偏执,起门户之见,自赞毁他,很像水火不相容,尽违背佛祖分宗别教的深意,且无意中犯了毁谤佛法危害佛门的重罪,不是一件极可哀可愍的事吗?望我同仁,不论修持那一个法门的,都深体佛祖无诤之旨。勿再同室操戈,大家协力同心,挽救这只浪涛汹涌中的危舟吧。” 

    【附录二】念佛感言http://blog.sina.com.cn/s/blog_5108714601016n26.html(释月悟)

    【附录三】于定境中念佛,功逾散心万倍http://blog.sina.com.cn/s/blog_510871460101amu4.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