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佛学 |
印度瑜伽行唯识学派(即印度唯识宗)创始人世亲菩萨著有《妙法莲华经论优婆提舍》二卷,中国佛教唯识宗窥基大师著有《妙法莲华经玄赞》十卷,可能觉得圆融教法不宜在大众流传,以次第教法诠释如来极说、纯圆独妙之《妙法莲华经》,结果不能自圆其说。
圆融教法,在印度一向隐而不彰。印度瑜伽行唯识学派被密宗取代之后,密宗上师杂糅了外道修身之法,将圆融教、观神秘化,名曰“无上密、金刚乘、大圆满”,托名“经续、伏藏”,通过事相灌顶等繁琐仪轨,仅限于上师印可的少数弟子修学;另将次第教法作为修密基础,对大众弘传。若论密宗的佛教部分,不出天台与唯识所述。至于附密外道之邪密,则将圆教表达悲智双运不二之男女和会,蜕变为男女行淫真干,荒诞之极!
唯识学着重次第,分析法相细致入微,蒙润大师《天台四教仪集注》解释藏教,便加注《俱舍论颂》,确有补益。但先深入次第教法的法师,月悟认识几位,反而难以跳出次第法,接受天台圆融教法。
是故,天台与唯识,互参互补,佛法之大要毕矣。
【附录】圆教并非否定次第,对劣根人而言,次第断惑是必须的。圆教利根人则不次第伏、断烦恼。先入唯识次第教法者难以接受圆教,或许他们没有弄明白圆教权(方便、次第)实(究竟、不次第)互具的关系。反而先入天台圆教者,可以很客观、实际地接受次第教法,这正是圆教的殊胜所在。(释演慈 留言)
前一篇:智者大师妙解“求男求女”
后一篇:如何保持正确坐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