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紫《生如胡杨》《我的雨巷》《趁父母还在》《如果有那样一个黄昏》作品评析
标签:
诗人阿紫创作介绍文学经典 |
分类: 诗人阿紫介绍 |
胡杨生长在极旱荒漠的环境中,对干旱、风沙、盐碱、严寒和酷热等恶劣条件有极强的忍耐力,是生活在沙漠中唯一的乔木树种,被誉为“死亡之海”沙漠的生命之魂。千百年来,胡杨毅然守护在边关大漠,守望着风沙雨雪,胡杨也被人们称之为“沙漠守护神”,对于稳定荒漠河流地带的生态平衡、防风固沙、调节绿洲气候和形成肥沃的森林土壤,发挥着天然屏障作用。
《生如胡杨》这篇散文诗作的创作灵感就是基于胡杨的生活习性,即具有耐寒、耐旱、耐盐碱和抗风沙等极强生命力的特性,“胡杨生而千年不死,死而千年不倒,倒而千年不朽”来讴歌中华民族顽强、勇敢、不屈不挠,勇于拼搏的精神。通过胡杨精神来激励人们在遇到挫折时,以坚忍不拔的毅力去战胜困难。《生如胡杨》文章所诠释的是做人的道理,具有胡杨的品格和精神,勇敢挑战苦难、战胜命运的勇气与力量。做人当:生如胡杨—千年不死!死如胡杨—千年不倒!倒如胡杨一千年不朽!在当今社会,对于浅尝辄止、内心浮躁、不能正确面对困难和现实的人们,特别是对当代中国大学生的人生观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求职就业等诸多问题,都会起到励志、启迪和帮助。
这篇优美散文诗的境界来源于戴望舒经典《雨巷》,是其意境的继承和延续,但又有所创新和拓展。在作者笔下,悠长而寂寥的雨巷恍若隔世,承载着满腔的希望和期待,是一份挥之不去的浪漫心情。那浓得化不开的相思,那种执著守望的情愫,浸透在每一个文字里。文中运用复沓、叠句、重唱等手法,营造出循环往复的旋律和宛转悦耳的乐感,是一种心情的表现,交织着追求和希望的双重情调。
现代都市高楼林立,古老而悠长的雨巷永远留在了历史的记忆里,都市的诗意正怆然隐退。《我的雨巷》文字凝练简约,朗朗上口,意境深远悠长。人们需要心灵的慰藉,需要真实情感润泽生活的苍白,这篇文字恰恰是青年男女诉说衷肠,寄托希望的绝美诗作。运用象征性的抒情手法,在雨巷中伤感又有期待的情怀,温柔婉约又朦胧幽深的美感,贯穿全文的始末。悠长悠长的雨巷,悠长悠长的雨,那是谁,手握横笛掬香满衣?是不是我等待了一千年的爱人?是不是我梦回了千万次的相遇?文章对事物浓墨重彩极力铺陈渲染,在现实与想象中自由徜徉,给人诗情画意之感。
这篇亲情文字以子女如何孝顺父母,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情为主线,生活繁忙,工作繁忙,子女该如何履行孝道?
百善孝为先,“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是中华文化之根,“孝”是中华民族之魂,子女孝顺父母,晚辈孝敬长辈代代相传,华夏儿女世世代代繁衍生息。趁父母还健在,常回家看看,不要等到百年之后呼天喊地,悔恨遗憾。子女该如何感恩父母给予的生命,文章中列举了一些敬孝的方式,如:一个短信电话、买件新衣服新鞋袜、帮她理理发、做顿可口的饭菜、洗洗被子理理床单等。诗歌《趁父母还在》文字朴实无华,朗朗上口,全文始终依托“孝道、感恩”这条红线,生动具体描绘了子女和父母之间骨肉亲情关系,“孝”是人间的大德,“孝”是子女的责任,娓娓道出本首诗作“孝老敬先”的创作主旨。
阿紫诗歌《如果有那样一个黄昏》作品评析
这篇爱情诗歌描述的是普通平凡的夫妻白头偕老,走进黄昏暮年时仍然能够相敬如宾、真爱如初。夫妻生活美满和谐,是每个人都为之努力和神往的。婚姻的幸福和成败关系到一个人、一个家庭的幸福,乃至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社会上有人把“相貌像演员,身材像运动员,月收入过万元”作为爱情的先决条件。爱情决不是简单的两性或容貌吸引,更不是金钱、门第、权位的攀附。好的婚姻不仅仅要白头偕老,还要百年好合。白头偕老侧重的是婚姻的长度,而百年好合需要在长度上再加上宽度,即彼此要付出关爱、欣赏、宽容、信任和忠诚等,这样的婚姻才会琴瑟和鸣水乳交融。正确务实的婚恋观是当下乃至未来家庭婚姻的大课题,“如果有那样一个黄昏,一把木椅,肩膀挨着肩膀,左边是你右边是我……那是多好、多好的福气!”这就是我们期盼的幸福婚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