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材料》习题(二)
(2009-04-06 00:26:59)
标签:
《工程材料》习题教育 |
分类: 教育科研 |
第一篇
第一章
1.金属材料的性能包括几方面?
2.简述常用机械性能指标(名称、符号、含义、单位)。
第二章
1.解释下列名词:
晶体
晶格
2.什么是密排面,密排方向?
3.在fcc中,那个晶面和晶向的原子密度最大?
4.如果其它条件相同,试比较在下列铸造条件下,铸件晶粒的大小:
①金属模浇注与砂模浇注。
②铸成薄件与铸成厚件。
③浇注时采用震动与不采用震动。
5.过冷度与冷却速度有何关系,它对金属结晶过程有何影响?对铸件晶粒大小有何影响?
第三章
1.解释下列名词:
加工硬化
2.说明Zn、α—Fe,Cu的塑性不同的原因。
3.强化方法有哪些,简述其原因。
4.为什么细晶粒钢强度高,塑性韧性也好?
5.金属铸件能否通过再结晶退火来细化晶粒,为什么?
6.已知金属W、Fe、Cu的溶点分别分3380℃,1534℃,1083℃试估算这些金属的最低再结晶温度范围。
7.Cu室温下软态σb=200MPa,硬态σb=300 MPa问在800℃时,两者σb是否改变?(硬态即经加工硬化后,软态即经再结晶退火处理后)。
8.拉制半成品铜丝的过程如图所示,试绘出不同阶段的组织与性能变化示意图,并加以解释。
(要求:①组织只要求晶粒大小、形状。②性能曲线示意说明其变化。③解释:在变化处进行说明)
9.热加工对金属组织性能有何影响?钢材在热变形加工(如锻造)时为什么不出现硬化现象?
10.为什么单晶体具有各向异性,而多晶体在一般情况下不显示出各向异性?(从塑性变形的角度说明)。
第四章
1.解释下列名词
合金
2.说明合金的成分、组织、相之间的关系。
3.试述固溶强化,加工硬化和弥散强化原理并说明三者的区别。
4.何谓共晶反应,匀晶反应和共析反应?试比较三种反应的异同点。
5.Pb—Sn相图如图所示。
①试标出尚未标注的相区的组织。
②指出组织中含βⅡ最多和最少的成分。
③指出组织中共晶体最多和最少的成分。
④指出最容易和最不容易产生枝晶偏析的成分。
⑤初生相α和β,共晶体α+β;二次相βⅡ及αⅡ,它们在组织形态上有何区别?画出它们的组织意图。
6.根据上题图,说明含28%Sn的Pb—Sn合金在下列温度时组织中有哪些相并求出相的相对量。
①高于300℃。
②刚冷到183℃,共晶转变尚未开始。
③在183℃,共晶转变完毕。
④冷至室温。
7.已知A(熔点600℃)与B(熔点500℃)在液态无限互溶,在固态300℃时A溶于B的最大溶解度为30%,室温时为10%,但B不溶于A;在300℃时含40%B的液态合金发生共晶反应,现要求:
①作出A-B合金相图。
②分析20%A,45%A,80%A等合金的结晶过程,并确定室温下的组织成物和相组成物的相对量。
③定出共晶反应。
8.二元匀晶相图,共晶相图与合金的机械性能,物理性能和工艺性能存在什么关系?
9.为什么铸造合金常选用接近共晶成分的合金?为什么要进行压力加工的合金常选用单相固溶体成分的合金?
第五章
1.为什么r—Fe和α—Fe的比容不同?一块质量一定的铁在910℃发生r—Fe→α—Fe转变时,其体积如何变化?
2.何谓α,r,Fe3C,P,U,Ld(L1d),它们的结构,组织形态,机械性能有何特点?
3.画出Fe —Fe3C相图,标出图中S、C、J、H、E、P、N、G及GS、SE、PQ、PSK各点、线的意义,并标出各相区的相组成物和组织组成物。
4.碳素钢、白口铁两者的成分,组织和性能有何差别?并说明原因。
5.分析含量别为0.20%,0.60%,0.80%,1.0%的铁碳合金从液态缓冷至室温时的结晶过程和室温组织。指出这四种成分组织与性能的区别。
6.指出下列名词的主要区别
①一次渗碳体,二体渗碳体,三次渗碳体,共晶渗碳体与共析渗碳体。
②热脆与冷脆。
③莱氏体与变态莱氏体。
7.根据Fe —Fe3C相图计算:
①室温下,含碳0.6%钢中珠光体和铁素体各占多少?
②室温下,含碳1.2%的钢中珠光体和二次渗碳体各占多少?
③铁碳合金中,二次渗碳体和三次渗碳体的最大百分含量?
8.对某退火碳素钢进行金相分析,其组织为珠光体十渗碳体(网状),其中珠光体占93%,问此碳钢的含碳量大约是多少?
①含碳量为1.0%的钢比含碳量为0.5%的钢硬度高。
②变态莱氏体的塑性比珠光体的塑性差。
③捆扎物体一般用铁丝(镀锌的碳钢丝)而起重机起吊重物却用钢丝绳(用60,65,70,75等钢制成)。
④一般要把钢材加热到高温(约1000~1250℃)下进行热轧或锻造。
⑤钢适宜于通过压力加工成形,而铸铁适宜于通过铸造成形。
10.指出下列钢牌号的意义、类别,主要特点及用途:
①Q235—AF
11.低碳钢、中碳钢及高碳钢是如何根据含量划分的?分别举例说明它们的用途。
第六章
1.区别下列名词:
①奥氏体的起始晶粒度、实际晶粒度、本质晶粒度。
②珠光体,索氏体,屈氏体,贝氏体,马氏体。
③奥氏体,过冷奥氏体,残余奥氏体。
④退火,正火,淬火,回火,冷处理,时效处理(尺寸稳定处理)
⑤淬火临界冷却速度(VK),淬透性,淬硬性。
⑥再结晶,重结晶。
⑦调质处理,变质处理。
2.指出共析钢加热时奥氏体形成的几个阶段,并说明亚共析碳钢及过共析碳钢奥氏体形成的主要特点。
3.指出影响奥氏体形成速度和奥氏体实际晶粒度的因素。
4.指出A1,A2,Acm,Acl,Ac3,Accm,Ar1,Ar3,Arcm各临界点的意义。
5.珠光体类型和贝氏体类型组织各有哪几种?它们在形成条件,组织形态,性能方面有何特点?
6.马氏体组织有哪几种基本类型?它们的形成条件、晶体结构、组织形态和性能有何特点?马氏体的硬度与含碳量关系如何?
7.将Ø5mm的T8钢加热至760℃并保温足够时间,问采用什么样的冷却工艺可得到如下组织并标出大概硬度。
珠光体、索氏体、屈氏体、上贝氏体、下贝氏体、屈氏体+马氏体+少量残余奥氏体。
(在C曲线上画出工艺曲线示意图就可)
8.退火的主要目的是什么?何谓球化退化?何谓完全退火?
9.确定下列钢件的退火方法,并指出退火目的及退火后的组织。
①经冷轧后的15钢板,要求降低硬度;
②锻造过热的60钢锻坯。
③具有片状渗碳体的T12钢坯。
10.正火和退火的主要区别是什么?生产中应如何选择正火及退火?
11.指出下列零件的锻造毛坏进行正火的主要目的及正火后的显微组织。
①20钢齿轮
12.在生产中常用增加钢中珠光体数量的方法来提高亚共析钢的强度,为此采用何种热处理工艺?为什么?
13.常用淬火方法中有哪些?说明它们的主要特点及其应用范围。
14.说明45钢试样(Ø10mm)经下列温度加热、保温,并在水中冷却,得到的室温组织。
700℃
15.有两个含量碳量为1.2%的碳钢薄试样,分别加热到780℃和860℃并保温,使之达到平衡状态,然后以大于Vk的冷却速度冷至室温,试问:
①哪个温度加热淬火后马氏体晶粒较粗大?
②哪个温度加热淬火后马氏体含碳量较多?
③哪个温度加热淬火后残余奥氏体较多?
④哪个温度加热淬火后未溶碳化物较少?
⑤你认为哪个温度淬火合适?为什么?
16.指出下列工件的淬火、回火温度,并说明其回火后获得的组织和大致的硬度。
①45钢小轴(要求综合机械性能)
②60钢弹簧
③T12钢锉刀
17.淬透性和淬硬性有何区别联系。
18.指出下列组织的主要区别:
①索氏体与回火索氏体。
②屈氏体与回火屈氏体。
③马氏体与回火马氏体。
19.分析调质处理(从工艺、组织、性能、应用)为什么调质安排在粗、精切削加工之间?
20.拟用T10钢制造形状简单的车刀,工艺路线为:
锻造→热处理→机加工→热处理→磨加工
①试写出各热处理工序的名称并指出各热处理工序的作用。
②制订最终热处理工艺规范(温度、冷却介质)。
③指出最终热处理后的显微组织及大致硬度。
21.为获得表面硬心部韧。可采用哪些方法?说明各个方法的主要区别。
22.选择下列零件的热处理方法,并编写简名的工艺路线(各零件均选用锻造毛坯,且钢材具有足够的淬透性)。
①某机床变速箱齿轮(模数m=4)要求齿面耐磨,心部强度和韧性要求不高,材料选用45钢。
②某机床主轴,要求有良好的综合机械性能,轴颈部分要求耐磨(HEC50—55)材料选用45钢。
③镗床镗杆,在重载荷下工作,精度要求极高,并在滑动轴承中运转,要求镗杆表面有极高的硬度,心部有较高的综合机械性能,材料选用38CrMoAlA。
23.某型号柴油机的凸轮轴,要求凸轮表面有高的硬度(HRC>50),而心部具有良好的韧性(AK>40J),原采用45钢调质处理再在凸轮表面进行高频淬火,最后低温回火,现因工厂库存的45钢已用完,只剩15钢,拟用15钢代替,试说明:
①原45钢各热处理工序的作用。
②改用15钢后,为达到所要求的性能,在心部强度足够的前提下采用何种热处理工艺?
第七章
1.合金钢与碳钢比较有何优缺点,钢中经常加入的合金元素有哪些?怎样分类?
2.合金元素Mn,Cr,W,Mo,V,Ti,Ni对钢的C曲线和Ms点有何影响?将引起钢在热处理、组织和性能方面的什么变化?
3.解释下列现象:
①在相同含碳量情况下,除了含Ni和Mn的合金钢外,大多数合金钢的热处理温度都比碳钢高。
②在相同含碳量情况下,含碳化物形成元素的合金钢比碳钢具有较高的回火稳定性。
③含碳0.40%,含铬12%的铬钢属于过共析钢,而含碳1.5%,含铬12%的钢属于莱氏体钢。
④高速钢在热锻或热轧后,经空冷获得马氏体组织。
4.试以15Cr,20Cr,20CrNiMnTi,18Cr2Ni4W四种钢为例,说明低淬透性,中淬透性,高淬透性合金渗碳钢的热处理、性能及用途特点,并说明合金元素在钢中作用。
5.何谓调质钢?为什么调质钢的含碳量均为中碳?合金调质钢中常含哪些合金元素?它们在调质钢中起什么作用?
6.分析比较T9碳素工具钢与9SiCr合金工具钢?
①为什么9SiCr钢的热处理加热温度比T9钢高?
②直径为Ø30—Ø40mm的9SiCr钢在油中冷却能淬透,相同尺寸的T9碳素工具钢在油中冷却不能淬透?
③为什么T9碳素工具钢制造的刀具刃部受热至200—250℃其硬度和耐磨性已讯速下降,以致于失效。而9SiCr钢刀具的刃部在230—250℃条件下工作,硬度仍不低于HRC60,且耐磨性良好,尚可维持正常工作。
④为什么9SiCr钢比较适宜于制造要求变形小、硬度较高(HRC60—65)、耐磨性良好的圆板牙等薄刃刀具?9SiCr钢制圆板牙如何进行热处理?试对其热处理工艺进行分析。
7.指出下列合金钢的类别、用途、碳和合金元素的主要作用以及热处理特点。
①40CrNiMo
8.W18Cr4V钢的AC1约为820℃,若以一般工具钢AC1+30-50℃常规方法来确定其淬火加热温度,在最终处理后能否达到高速切削刃具所要求的性能?为什么?W18Cr4V刃具在正常淬火后都要进行560℃三次回火又是为什么?
9.常见的不锈钢有哪几种?其用途如何?为什么不锈钢中含铬量都超过12%?含量为12%的Cr12MoV钢是否属于不锈钢?为什么?不锈钢是否在任何介质中都是不锈的?下列用品常用何种不锈钢制造?说明其热处理的主要目的及工艺方法。
①外科手术刀
10.指出下列钢的类别,用途、碳和合金元素的主要作用及热处理特点。
①3Cr13
第八章
1.白口铸铁、灰口铸铁和钢这三者的成分、组织和性能有何主要区别?
2.影响石墨化的因素?并说明石墨形态对铸铁的性能影响?
3.有一壁厚为10~55mm的零件,要求抗弯强度350MPa,应选用何种牌号灰口铸铁制造为宜?
①HT150铸铁的箱体,σb为15 MPa。
②同一铸件用HT150,HT350铸造,其收缩量相同。
③HT150,HT300可浇注的铸件最小壁厚相同。
5.比较HT150,HT300,KT37-12,QT40-17的制造方法和组织性能。
第九章
1.不同铝合金可通过哪些途径达到强化目的。
2.指出下列合金的类别、成分、主要特性及用途。
ZL102
第十章
1.钢的切削加工性与其化学成分,金相组织以及硬度之间有何关系?如何改善钢的削加工性?试举例说明。
2.对9Mn2V钢制精密淬硬丝杠进行热处理工艺分析,指出其热处理的主要目的,已知:
①技术要求:较高硬度(~HRC56)和耐磨性。低变形和高的尺寸稳定性。
②工艺路线安排如下:
锻造→球化退火→切割金相试样检查→毛坯校直→粗车→消除应力退火→精车或光杠
3.模数M为3.5的汽车拖拉机园柱直齿轮,承受大冲击,要求心部性能σb>900
MPa,
4.齿轮在下列情况,宜先用何种材料制造?
①当齿轮尺寸较大(d>400~600mm)而轮坯形状较复杂不宜锻造;
②能够在缺乏润滑油条件下工作的低速无冲击的齿轮;
③在缺少磨齿或内齿难以磨齿的情况下;
④当齿轮承受较大的载荷,要求坚硬的齿面和强韧的齿心时。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