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董大》教学反思
(2011-12-09 15:13:35)
标签:
杂谈 |
分类: 教学心得 |
《别董大》教学反思
所以备课上我从学生自身通盘考虑,又联系生活实际,课堂上目标完成了,学生学习技能也提高了,总而言之这节课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值得大家借鉴:
在诗歌教学中,读与赏是不能分开的,要在读中赏,赏后读,以读感悟,以赏提升,读赏双飞。
在学习前两句描写送别景色时,我引导学生找出五种不同的景物:黄云、白日、北风、吹雁、和雪。通过这些景物的描写学生感悟出凄凉、冷静的意境。在感悟中体会的心情,在《胡茄十八拍》的琴曲中走入情景,真正的感悟到情之所在!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孕育出作者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的豪情壮志。
然而后两句,作者笔锋一转,在这样的环境之下,他要抒发的却是对好友的祝福,而且慷慨激昂,千古传诵、堪称一绝.所以在这后两句,我设计了三次复沓式的朗读,让学生转换角色,劝慰好友。
生:你的琴艺高超,一定会有人赏识你的。
师引导读:是啊,此去路漫漫,虽吾不能伴你左右,但以你的性情,还会结识更多的朋友。所以我的朋友 引读-------
生:你是一代琴师,边当朝宰相都非常赏识你,你还担心什么呢?
师:你身怀绝技,暂时无人欣赏 但只要不沉沦不灰心 振作起来你就会走出一条阳光大道 所以(引读 )
师:董大的身影在风雪中渐渐消失,高适禁不住高声吟道引读-------
三次复沓式的朗读,学生仿佛亲自走到了送别的地点,与好朋友送别,对作者的情感的升华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二、注重对比,引发思考
我在古诗教学中,采用对比教学法,学习别董大的同时,对比补充《渭城曲》、《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青门柳》几首风格各异的送别诗,因为在众多的送别诗当中,它是少有的一改凄凄惨惨戚戚的愁苦忧郁的气息.而在悲壮的景色下抒发作者寄予好友高度的肯定和关怀的豪言壮语.不沉沦不落寞是对友的期待也是对自己的勉励。
高年级的学生在学习古诗可以不仅是一个学法迁移,也是一个思维碰撞的契机。我选择用它来激励学生,也用它来警示自己。这样的诗文,我是从心里的喜欢。
需要改进的地方:学生对董大、高适和当时的社会背景知之甚少,在体会诗人情感时用时过多,效果不好。如果能在课前让学生查找资料,了解这首诗的写作背景,会进一步丰富古诗内容,为深入理解诗意、体会使人与友人之间的深情厚谊作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