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移动支付互联网电信运营商竞争情报赛立信财经 |
分类: 赛立信通信研究 |
近年来,金融业翻开了历史新的一页:凭借着与互联网的融合,新诞生的互联网金融大行其道。除传统的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利用互联网作渠道开展业务之外,2013年6月“余额宝”上线的更是标志着互联网金融的第一种模式的诞生,随着融合的进一步深化,相信在这种“支付工具+货币基金”外还可以有第二、第三甚至更多的模式出现,互联网金融必定会成为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电信运营商介入其中,围绕着移动支付开展电信金融(包括移动金融)也会是电信运营商未来的重点新业务,不过赛立信通信研究认为,在此之前,请先做好整个体系的防御布局,其中就包括金融增值服务。
在电信金融中,电信运营商们目前切实可行的切入点是做好移动支付,因为在电脑端,支付宝已经建立起巨大优势,但是在移动端却仍有空间,这涉及客户体验、使用场景等因素。正因如此,这一领域的竞争也十分激烈,其中就包括不少互联网公司,为了更好地应对挑战,做到知己知彼十分必要。
以阿里巴巴为例:来往、支付宝、阿里旺旺等无一不是围绕着“大淘宝”而出现,旨在控制公司关联业务的每一个环节,增强用户黏性,打造完整生态体系。在此基础上,通过余额宝对支付宝庞大的沉淀资金进行开发,对接货币基金,支付宝与基金公司进行管理费分成(以现在2500亿元的规模,0.3%的比例计算,支付宝将获得5-6亿左右的收入)。阿里巴巴在“资金存储”的环节给客户提供金融增值服务,一方面客户得益,另一方面又能获得不俗的收入。更重要的是,能够形成对客户资金存入的利益驱动,进一步巩固整个业务生态,在整个淘宝系中,余额宝是“护城河”;而在互联网金融的生态中,则变成了“攻城锤”。
由此可见,为第三方支付工具中的沉淀资金提供金融增值服务将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回到电信运营商,他们亦拥有庞大的用户资源、丰富的应用场景和第三方支付工具,俨然是是一个完整的移动支付体系。但是自余额宝出现后,用户将慢慢形成一个概念:就是其存放在支付工具中的资金应该得到增值。对支付工具的选择标准也将增加这一项,这样子对于缺乏余额宝这类产品的电信运营商来说无疑是一大打击,倘若置之不理,支付工具会被用户所舍弃,整个移动支付的战略也就釜底抽薪,为它人做嫁衣。
诚然,受制于体制和政策风险,电信运营商的“余额宝”暂时不会大力发展,只会少数试点,用于支付运营商的旗下业务的支付工具,或缴纳水电煤气等。但是作为移动支付中争夺用户中的一环,提供余额宝这类产品在移动支付中的防守意义值得引起重视。(赛立信通信研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