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山川版画》和《最美中国版画一百幅》的编撰及出版——回顾2016——2018年

前面的博客说过,由于撰写《明清小说版画》和《周芜全集》延缓了《明清山川版画》编撰的进度。《明清山川版画》是我2016年教育部立项项目“明清方志中山川版画研究”的内容,当时所填最终成果形式为著作,这部专集资料的积累来源于11年教育部项目、08年国家项目,由于这两个项目也要拍摄古籍,顺带拍了一些方志版画,但不多,因为当时还是以这两个项目所拍资料为主的,另外两个方面是平时自己的收藏及国外图书馆网站可公开免费下载的志书,尤其是免费下载的图片(PDF),给了我很大的帮助,也就是说下载的是整本书,免去了在图书馆费时费力的阅览,这样的PDF文件我可以仔仔细细地研究,尤其是序、跋、凡例等卷首部分的内容,可以坐在家慢慢的阅读,从而写出准确的文字信息。如果说这部专集的价值何在?可以肯定它超越了《明清戏曲版画》和《明清小说版画》,我不敢说专集的问世是开拓性的,但可以说极大地丰富了明清版画的内容,尤其是本专集对于长卷的研究和录入,是前所未有的。我从四百多个版本中精选了二百七十多个版本,这二百七十多个版本中少量的并非志书类版画,录入的目的旨在说明其他类别的书中亦有精美的山川版画,作为点缀而丰富的。专集的概述耗费了很长时间,约两年,原因是写得困难,不过最终还算圆满,将文字缩减到三万左右,算是一篇较为系统的概述吧。
在紧锣密鼓的编撰这部专集同时,18年3月,北京人美的一位朋友来电约稿,说是他们社刚刚出版了一本《最美中国画一百幅》,由于反响很好,陆续地还要出其他画种的一百幅,版画这块希望让我来写,沟通之后,确定了框架,参照他们寄给我《最美中国画一百幅》的思路与结构,按照约定的时间(一个月)匆匆写完,将书稿发给了他们,之后就是漫长的等待,年底突然来电说是问题多多,让我在最短的时间改好,遵照所嘱改了几次,之后又没消息,后得知未能赶上什么书展,只能等明年问世。这件事现在想了又想才明白,其实当时彼此还未能更好的沟通,我的书稿送交出版社之后都要反复修改的,绝非一字不动,一图不换的,这一点我着实未向对方说明。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北京人美出过百图之类美术集子,我父亲的《中国古代版画百图》就是该社出的,那本书还有江丰所写的“序”,几十年过去该社又开始出类似的百图,这是没问题的,但我总觉得这次百图的定位似乎有问题,以已经问世《最美中国画一百幅》为例,我以为所谓“中国画”是现代的学术定语,不适合囊括从最早的绘画作品到二十世纪的作品,我们的美术史从来不讲唐代中国画、宋代中国画等这样的词,只讲卷轴画、长卷、册页等。再者这本书未将壁画纳入,可能是绘在墙壁上而不是纸绢上的缘故吧。书名的定位最根本的原因是顾及到二十世纪的中国画,才有了此书的名字。
当时和编辑沟通《最美中国版画一百幅》时,我曾说古版画(传统版画)和现代版画是两回事,虽然二者都属复制版画,但在版画的制作形式上、技法上等等还是有差别的,因此我不赞成将二十世纪初的版画收入本书,但编辑说这是一个既定框架不能改,我也只好作罢。好在内容不会影响书名。
最后说说这本书的编撰,总的来说不太难,自唐代至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共一百幅作品,选图的时候花了十来天,毕竟是精选,所有图版稍加剪裁,不做修复,保持作品纸张的原色,配上作品名、时代、作者、所藏处、书籍的内容及所选图片的内容、风格特征等,全书五万余字,一个月赶完,这本书花费最大的时间是对作品的解读,好在我所拥有的PDF都是完整的(册数基本齐全)。小说还好说,顺着版心或图中的题图文字就可以,戏曲的话,有些就麻烦了,有些曲文着实难弄懂,不过,难归难,最终还是完美解决了。希望今年这本一百幅版画作品的问世能获得读者的好评,由于本书尚未出版,博客里暂不提供任何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