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帕斯捷尔纳克:睡吧爱,我必如雪崩再来

(2016-11-18 07:36:53)
分类: 杂文
        1917年的俄国,经历了两场比雪崩更厉害的翻天运动: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尼古拉二世垮台了,临时政府散伙了,鲜红的苏联呱呱坠地。在两场革命的间隙,也就是1917年的夏天,鲍里斯·帕斯捷尔纳克写下人生中非常出色的一些诗篇,这些诗歌构成《生活,我的姐妹》的主体。
        这是个相对安静的夏天,在别墅的水边一株倾斜的大白杨的荫凉下,鲍里斯像他父亲作画、母亲弹琴一般沉浸在自己的诗情中。夏天是鲍里斯的收获季,他的第一部诗集《云雾中的双子星座》就是在1913年的夏天完成的。鲍里斯有着太阳一样的热情,喷泉一样的灵感,蘸饱了墨水就一发不可收。《梦魇》这首诗就是这样一挥而就。
        这首诗的灵感来自莱蒙托夫的长诗 《恶魔 》。《恶魔》是以神话传说为基础构思的浪漫主义作品,塑造了一个充分体现“否定”精神的叛逆形象。全诗包含三个主题:放逐、孤独和爱情。爱情主题描述了恶魔追求格鲁吉亚公主塔玛拉的故事:一见钟情;苦苦追求,从家里到修道院;而得到即失去,在拥吻时他的毒素毒死了爱人;又回到孤独中。
        《梦魇》的背景剪自恶魔在夜间追求塔玛拉的片段,这里重合了在塔玛拉家、在修道院生前和死后的多重影像,使一首短诗显得扑朔迷离,如梦如幻。第一节第一句是简明的叙述,直奔主题,第二句渲染恶魔的形象,三四句是说果然是噩梦啊:从她的呜咽开始又以悲剧结束,从空中来,回空中去。第二节头两句是说恶魔并不是人们想象的那样全是罪孽,其实他是个有罪的受苦者。紧跟着视野放开,通过转移话题的方式曲折表达,从修道院的围墙转向门外大卫王的石板。传说大卫王下令死后把墓碑嵌在南门的地上,让访客踏着他的墓碑进院,这种为后人铺路的感觉是怎样的谦卑姿态呢。这里的“越界的石板”暗示恶魔虽值得同情,但终因行为超出界限导致悲剧的发生。其实恶魔也并非没有自知之明,在追求爱情的路上也曾有过激烈的思想斗争,但最后还是感情战胜了理智。第三节前两句承接上文,是说尽管大卫王的石碑被踩破不再笔直显得很难看,但还是谦卑和诚恳的,反讽恶魔对塔玛拉的甜言蜜语太过自私、虚伪。接下来两句和第四节前两句预兆了塔玛拉的命运。第四节后两句是说对恶魔的无动于衷,连高加索山上的石头都感到悲伤。最后一节前两句是恶魔在离去之前做的一个细节:掸去她斗蓬上的毛发。多么体贴啊,这说明恶魔还是深爱塔玛拉的,只是从没有为爱人着想过。最后的起誓呼应故事中塔玛拉被征服之前要恶魔起誓的事,恶魔说了一段很动人的表白:
        凭着造物主创世那天起誓,凭着世界末日的审判起誓;凭着至善的天国以及地狱,凭着人间圣物和你起誓;  凭着你最后一霎的目光,凭着你最初滴下的泪水,凭着你温柔唇吻间的呼吸,凭着你波浪般的秀发起誓;凭着幸福和痛苦来起誓,凭着我自己的爱情起誓: ......
        但帕斯捷尔纳克的这个起誓显然和莱蒙托夫的恶魔有所不同:这个起誓是黑暗中的闪电,静默中的雷霆,给人一种很强的震撼力。因为是指着冰峰所以才联想到雪崩,如果指着大海那一定是海啸。这种对平衡状态的破坏是内部集聚的力量爆发的产物。这样的念头固然契合恶魔的心境,当然也与当时现实社会的“革命”不无关联。
      “睡吧爱,我必如雪崩再来”,多么矛盾的思维!前一句是对女性的无限温柔爱恋,后一句却充满男性的野蛮暴力。恶魔想通过展示肌肉块的方式征服爱人,但这样的狂放有时反倒像是对对方的威胁。这也正体现了不同立场之间的隔膜与误解在人世间的普遍存在。就像一只狼含情脉脉地对小羊说:哎呦小乖乖,别怕,我不会走远的,我把猎狗引走就来。它也许不知道不说还好,一说出来就把小羊吓个半死。恶魔的内心那种破坏的快感,并不是每个人都有的,但他误以为别人也一样,岂不知对爱人是一种惊扰,成了她的恶梦。
        矛盾构成张力,隐喻扩展外延。对这句诗的解读并没有到此结束。我们必须相信,那些天才的大师都有着预言的本领。纵观帕斯捷尔纳克一生,特别是后半程,何尝不是那被放逐的恶魔?不被社会所容,时时处处被排挤、被打压,孤独,渴望爱情。伊文斯卡娅固然是他的红颜知己,但他灵魂的爱人是诗歌,诗歌才是他真正的塔玛拉,但他的良心被视为叛逆,多少年无法发表诗歌,特别是长篇小说《日瓦戈医生》在国外出版并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那时是苏联文学开始解冻的日子,帕斯捷尔纳克却遭遇冰封,他心爱的诗歌从此陷入沉睡中,但是他说:睡吧爱,我必如雪崩再来!果然,在不算太远的未来,在1986年,那些亲爱的文字雪崩一样重现在人们眼前。
         附诗:
                                                 梦魇
                                                                           (苏联)帕斯捷尔纳克
                                  每夜,他都来看望塔玛拉,
                                  身上裹着冰川般的幽蓝。
                                  他用一双翅膀勾画出
                                  噩梦呜咽的起点和终点。

                                  没有哭泣,也不必疗伤,
                                  他裸露着满是疤痕的手臂。
                                  格鲁吉亚教堂的围墙
                                  庇护着越界的石板。

                                  不管那驼背的石碑多难看,
                                  至少没有在光栅的影子里装腔作势。
                                  就像灯火边上沉默的唢呐
                                  公主的喘息渐渐平息。

                                  但那发丝间有闪光扑朔,
                                  像白磷在噼啪作响。
                                  那庞然大物浑然不觉
                                  高加索因悲伤而满头皆白。

                                  在离窗一步之遥的地方,
                                  掸去她斗蓬上的毛发,
                                  他指着冰峰起誓:
                                  “睡吧爱,我必如雪崩再来。”

                                      1917年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