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我小时候就对这一概念感觉特别亲切。那是六七十年代,爸爸在外地工作。逢年过节,我们姐弟三人都盼着爸爸早点回家,尤其是我和弟弟。每次爸爸回来,我和姐姐都要骑自行车去火车站接,然后期待着爸爸提着大包小包向我们走来的幸福时刻。每每爸爸走时又总是恋恋不舍的,我和姐姐会一直望着火车消失在远方,然后才怅惘的默默无语的骑车回去。
爸爸每次回来都会拎着一个硕大的浅灰色有着大海标志的旅行提包。当时真觉得爸爸跟变魔术似的,会从里面拿出很多东西。有好多好多饼干(旅行包里几乎多一半都是),印象最深的就是动物造型的小饼干;还有各种糖果。除了吃的,还有送给我和弟弟的小人书和故事书。因为姐姐比我和弟弟年长较多,我和弟弟基本上把她当大人看待。姐姐那会对我和弟弟也是关爱有加,任由我们哥儿俩不公平的对待她,从不跟我们计较。
爸爸回来后,这些吃的根据家庭惯例,肯定由妈妈掌管,实施计划供应。要是敞开供应的话,我和弟弟估计一礼拜就能消灭掉。书呢?尽管爸爸每次都要在扉页上写上我和弟弟的名字,嘱咐我们哥儿俩合用,但那会我比较霸道,书由我来掌管,锁在一个小木箱里,钥匙别在腰上。弟弟想看,要可怜巴巴的跟我借,看完后,我还要锁起来。至于为何这样,我回忆了一下,当时好像是觉得弟弟不爱惜书,我的课本用了一学期还是很新的,弟弟的课本总是卷边啊毁损啊等等。
现在时不时的跟爸爸妈妈回忆起那过去的时光,觉得那会儿的日子尽管很清贫,但真的很幸福,我们的童年似乎比现在孩子们的幸福指数还要高。
下午闲来无事,走进火车站,再次感受、分享了一番回家的人的喜悦……
我一边拍一边想——会有什么人、多少人怀着喜悦的心情去火车站迎接画面上的这些回家的人呢?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