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家庭教育——共读的幸福时光 |
观察力
非典肆虐的5月,大人和小孩都惊悸地过着日子。我们为何不能自己找点乐事呢?
“帽儿, 你见过蚂蚁搬米粒、搬糖果吗?”
“没有呀。它们是怎么搬的呀?”
“妈妈小时候看过蚂蚁搬米粒,它们会说话呀。它们碰一碰脸,发出声音说‘那儿有好吃的’。”孩子兴趣盎然,催我快点下楼。我们先看了一篇介绍蚂蚁的文章,带着疑问下楼了。
在一个台阶处,阿帽发现了几个蚂蚁洞,有三四只蚂蚁正在沙土上散步。阿帽将花生牛轧糖放在离蚂蚁洞有一点距离的地方,眼睛死死地盯着。
“这几只蚂蚁怎么这么笨?怎么看不见好吃的?怎么闻不到好吃的?”
“阿帽,蚂蚁是不是世界上力气最大的动物?”我问。
“不是。蚂蚁搬这么点东西都要这么多蚂蚁一起用力。”
“但是,你想想,蚂蚁搬得动比它身体还要大的东西,它是不是力气奇大无比?” 这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个新视角。
“阿帽,你看,这糖条大,还是蚂蚁洞口大?你觉得蚂蚁能把这糖条搬进洞口吗?搬不进的话,它们会想出什么办法吗?”
“它们会先吃掉一些……嗯……然后,实在不行,就肢解这块糖。”肢解?噢,是刚才看的书上说的。儿子是开动了脑筋。
这是一项具体的观察活动。观察力的训练可随时随地、万事万物,就看你大人有没有这份心。可以观察事物的差别、事物的鲜明个性和特点,也可将事物的细节和过程作为观察内容。
在观察的时候,多种训练元素可以同时使用:可以促使孩子多阅读书籍,养成文字阅读的习惯;可以通过提出问题来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大人可以有意地使用规范的、表达良好的句子来描述所观察到的现象,使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学会良好的语言;还可以留下一二个你无法解答的问题,由问题而引出孩子对无尽的未知世界的探索欲望。
观察自然、观察人情,这之中有你大人对自然、对人情的态度和感受,有孩子对世界的初次接触的震动,最有意思的,是孩子在你之外的一个很大的世界中漫游,若干年后,你也许会明白这样的漫游会带给孩子终身的经验。但此时你的肉眼是看不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