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太原进山(梅山)钟楼

(2008-07-19 21:35:30)
标签:

太原

进山

梅山

钟楼

山西省政府

阎锡山

督军府

文化

分类: 地名故事
                           太原进山(梅山)钟楼

                                         集草居

 

 

    “进山”,现称梅山,位于太原市府东街西口山西省人民政府西北隅,旧址位于太原市府东101明、清时为巡抚衙门放煤的地方,因煤多似小山,故称煤山19111029日,辛亥革命太原首义成功,被推为大都督的阎锡山改抚院为都督署,后改称督军府,又于民国8年(1919年)旨意在煤山原基础上再度从左、右、后三面积土叠石,扩大加高,建成东西有山脉形状,处积土叠石,建造园林,遂成山景园,改名为进山。山顶部建有钟楼称进山钟楼

    何以为进山?其据传其寓意:一是要改进 山西,使山西进步;二是并取《诗经·子罕篇》譬如为山进吾往也中的”“二字,合之称为进山,有前进登高之意;三是《论语》中: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之意。其意义是,比如平地堆土造山,开始只是倒一筐土,但坚持下去,就有成山。借以激励后人努力奋进。

    辛亥革命后为阎锡山的督军府、山西省政府、太原绥靖公署。抗战初为第二战区长官司令部。太原沦陷后为日伪山西省行政公署所在地。日寇投降后,再度为省绥靖公署。1949424日太原解放,同年 9月山西省人民政府正式成立,至今一直为省人民政府驻地。大院目前的建筑是解放后人民政府在民国和日伪统治时期建筑布局的基础上改建和扩建而成的。1986年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民国元年(1912年)212日,南北议和告成,清帝退位,袁世凯继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在孙中山先生和黄兴总司令的力争下,迫使袁世凯承认了山西为起义省份,并于 315日任命阎锡山为署理山西都督。
  阎锡山的政治地位得到巩固之后,开始对明清时期的巡抚衙门陆续进行了改建和扩建。其工程大致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个阶段为民国七、八年(公元1918—1919年),首先新建了礼堂(时名为自省堂,现在改名为梅山会议厅),接着又新建了进山钟楼(现为梅山钟楼),在穿堂、二堂后,修建了一栋面阔10间、进深 2间的二层木楼,当时阎锡山就在此楼办公。对东花园进行了部分改造扩建。

    扩建后的进山园林东西宽约十丈八尺,南北长三十六丈,山体高十余丈,占地面积约六亩多,山间有数条小路,皆置石阶可攀登而上,直至山顶,山上建钟楼一座,上有自鸣钟,每到正点,发出震耳的钟声,久远都听得清晰。

    第二阶段即1932年至1937·事变前,这一时期,阎锡山复出,任绥靖公署主任,改建明、清巡抚大堂为绥靖公署二层大办公厅,时称一楼。改建原巡抚的门为绥靖公署二层门楼,门楼东西两侧直至大堂的廊房改建为对称的前后两组廊楼,并将原大堂后的穿堂、二堂改建为两座二层楼,称二楼、三楼,日伪统治时期,二楼、三楼才陆续竣工。1945年日军投降后,阎锡山返并,高级官僚搬入二、三号楼办公,此外在大堂西侧,拆除关帝庙、酂侯祠,修建西花园及厨房、餐厅、库房等建筑,在东花园新建中和斋等建筑。
  1929年开始拆除前清大堂,兴建省政府办公大楼,并准备陆续对原督军府进行大规模的翻修扩建。中原大战,阎锡山兵败下野,逃居大连,19318月回到五台河边老家。原督军府的兴建扩建工程停滞。
  ·二八日军侵入上海的战事爆发,中日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1932227日太原绥靖公署成立,阎锡山复出,总管山西、绥远两省军政。从民国二十一年(公元1932年)开始,再度对其原督军府和清代巡抚衙门内的二堂、穿堂、门楼、廊房等建筑陆续进行了翻修改建,均为二层楼结构。新修建筑在形式和结构上带有近代西洋建筑的色彩,但仍不失中国传统古典建筑的风格。它兼容了东西方建筑文化的特点,具有一定的欣赏价值。
  改建后的原督军府大院仍沿明清布局,座北朝南,中轴线上与门楼相对的四栋建筑分别为一楼(原大堂)、二楼、三楼(原穿堂、二堂)、其后四楼、清御书楼、自省堂(梅山会议厅)、进山楼(梅山钟楼)。轴线两侧对称建有廊楼等附属建筑,总占地面积约 3.5万平方米。

    进山,高约20米,东西宽35米,南北长约100米。山设中、东、西三路,均置石阶,可拾级而至其顶。山之中部有当仁洞,洞门上当仁洞三字为隶体,阴文,非常清楚。洞内有清嘉庆年间镌刻的三米高的字大碑,酣畅淋漓,雄伟异常。沿壁嵌有乾隆御临的五言兰亭诗五首。洞顶有平台三层,全石堆砌。高层有八米见方之平台,上建底边近四米的钟楼,一层群门,二层有窗,三层嵌有四面巨钟(为当时之标准时间),四层为尖形钟顶。民国以来一直为太原城标志性建筑之一,在民国山西省银行1928年版5元券上作为主图景以记之。

    解放后,太原市民习惯上还称之为煤山 而文字表述为“梅山”,实际上现在“煤”、“梅”均无也。 

 

 

 

 

  民国时期的进山钟楼                     山西省银行民国17年5元券

  http://blog.nnsky.com/photo/20077/22724/20077553796.jpg

                              

 此为鬼子相册内的照片,原注释为“省政府时计台” 

 

 http://blog.nnsky.com/photo/20077/22724/20077529876.jpg  http://blog.nnsky.com/photo/20077/22724/20077534077.jpg

        

             

     我于2007年4月15日拍摄的梅山钟楼

(图片已被网页自动缩小,点击图片,可以看大图,比这里清晰)

     太原进山(梅山)钟楼

在钟楼顶端右侧,有个点,可能是拍到了不明飞行物,大家帮我看看...

 

 

山西省实验中学2008年高考成绩

山西省实验中学2008年中考成绩

太原市介绍

太原黑土巷的由来

太原河西义井的由来

太原西(东)缉虎营的来历

上马街趣话及其它

太原各种有趣的地名

“ 柳巷” 和 它 的 传 说

老太原范围内的古街巷

山西地名乱调侃

太原皇后园的由来

 游太原湿地公园

太原进山(梅山)钟楼

太原杏花岭的由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