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财经 |
分类: 企業訊息廣場 |
大陸國稅總局去年發文,將對「單一生產功能外商投資製造業」進行移轉定價調查,專家建議,台資企業要趁早調高利潤率,不過,畢馬威華振(KPMG)會計事務所全球移轉定價服務亞太區主管曾士庭有不同看法。
大陸國稅總局去年發布236號文的精神,是對單一生產功能的外商投資製造公司進行移轉調查,認為此類企業應保持一定的利潤水準,原則上不應該出現虧損。
曾士庭說,236號文確立企業的功能、風險必須與利潤率相當,此文一出,台資企業不是要急著調高大陸代工廠的利潤率,反而跟大陸稅務部門進行溝通時,可以說明大陸子公司由於功能單一,經營風險主要由海外母公司承擔,海外母公司利潤率起伏非常大,大陸子公司保持低利潤是合理安排。
安侯建業稅務部門營運長張芷說,台灣科技業利潤率愈來愈低,去年以來,反而是台灣國稅部門質疑台資科技業,「為何台灣淨利都打保衛戰,大陸廠還固定維持一定以上的利潤率。」計較台資科技業留在大陸代工廠的利潤率比較高。
|
因應移轉定價查核 有撇步 |
|
||
|
|
||
|
畢馬威華振(KPMG)會計事務所全球移轉定價服務亞太區主管曾士庭說,今年可能有近百家台資企業有興趣向中共國稅總局爭取申請單邊預約移轉定價安排(APA),不過,中共國稅總局負責APA的組織業務繁忙,為求績效,營收規模大的企業才能優先入選。 他預測,中共國稅總局負責此業務的組織人力與去年相當,今年進行移轉定價的調查個案數可能與去年差不多,約200到300家,APA簽署的個案約20到30家。不過,中共稅務部門也可能為加強稅基「嚴徵管」,加重業務量。 曾士庭建議,企業進行全球移轉定價規劃時,要注意美式和日式兩種移轉定價思維不同,美式思維是要求企業自行申報足夠的移轉定價文件,美國稅務機構有6萬名訓練有素的稅務審計員,當企業對於調價有不服,可到法院上訴,包括印度、美國等都是美式思維。 不過,像大陸地區就是日式思維,大陸地區僅有300名移轉定價稅務審計員,被稅務部門找上門查核移轉定價的企業,早就是透過「精挑細選」的對象,一旦被查核移轉定價,肯定會被大幅調整。如果企業不服,很難透過法院管道申訴解決。 曾士庭說,針對各國不同的移轉定價執行思維,企業應該有不同的對應策略,不能以同樣方式走遍全球。在大陸,企業的對應思維不要太出風頭變成被挑選的個案,如果被稅務單位找上門查核,也要弄清楚是那一種情況,才能對症下藥。 他指出,企業被查核移轉定價有三種情況, 一是國稅總局主動發起調查,這必須要認真對應,詳細上報各項文件和資料,這是由位於北京的國稅總局主抓的業務,台資企業的迷思是以為搞定地方稅務單位就可以擺平一切。 第二種情況是地方稅務部門為配合中央政策,先遣蒐集資料,企業只需要提供一定的資料,不需要給太過鉅細靡遺的資料。 第三種是稅務總局要調查同產業公司來調資料,以核定同業利潤水準,企業有義務提供資料,但太過牽涉商業機密的資料不需要送出,避免競爭對手知道自己的商情,造成不必要的麻煩。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