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财经 |
分类: 企業訊息廣場 |

華爾街日報亞洲版25日以頭版頭條新聞報導,珠江三角洲過去20年來一直是全球低價產品製造中心,隨著成本升高和法規趨嚴,在華南設廠的競爭優勢已減,導致數千家工廠紛紛關閉,紛紛遷移至內陸或亞洲其他製造重鎮。
中國大陸元月1日起實施新勞工法提升勞工權益、環保規定變得更嚴格、對外商投資廠課的稅增加、人民幣匯率去年對美元升值近7%,加上石油等商品價格節節上漲,在在打擊大陸沿岸的勞力密集型輕工業,例如玩具、成衣和家具製造商。
瑞銀經濟學家安德森上周預測,2008可能是大陸製造商獲利「全面遭受衝擊」的一年。
香港工業總會估計,香港企業在廣東省珠江三角洲設立的6萬到7萬家工廠中,大約10%會在今年關廠,關廠率可能是20年來最高。
這些設在華南的工廠有些將永久關閉,有些會遷往內地,有些會搬到大陸境外。
例如,鴻海精密公司近年來便迅速向大陸其他省分擴張,並把在越南的投資額提高到50億美元,是原先的五倍。
過去一年來,廣東省的鞋廠與相關供應廠關了上千家,約占全省鞋類製造商的一成。
根據國際商報調查,關廠的大多是小企業,每家在廣東省的投資額低於300萬美元。廣東省約占大陸出口的三分之一左右。
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CMA)副會長羅富昌說:「今年對製造商而言將是一個轉捩點。」他指出,往年華南製造商都「大賺」,但現在「情勢已變」。
大陸輕工業轉變的影響及於世界各地。為了順應沃爾瑪百貨、孩之寶(Hasbro)等海外買主力促壓低成本的要求,工廠老闆已把目光從廣東省和珠江三角洲移開,轉向成本更低、提供投資獎勵的大陸內地,以及工資水準低的越南、孟加拉、巴基斯坦等國。
不過,大陸仍保有諸多優勢,例如經濟規模大,且道路等公共設施比其他開發中國家強,所以整體製造業受的影響有限。
首當其衝的主要是沿海一帶生產低價位、勞力密集產品的製造商。目前大陸最主要的出口是機械與電子產品,例如汽車零件、電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