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文卓变身“车模”性感逼人

标签:
菲尔普斯赵文卓时装情感 |
赵文卓,风清云淡又一程
在一个秋高气爽的午后,赵文卓走进了我们的视线。一如银幕上的沉稳,赵大侠看上去十分淡定,气度不凡,眉宇间隐然有大将之风。采访中,他说自己目前对什么事情都看得很淡。也许这种心境,更让他可以轻装上路,走向人生另一个高度。
印象里,赵文卓出道以来,一直都是很正派的形象,演的也多是大侠、宗师、民族英雄这样的人物,常给人“正义凛然”的感觉,仿佛这个来自哈尔滨的北方男人注定就是演正人君子的命。而实际上,他的第一个银幕形象却是电影《方世玉》中的大反派九门提督。那时候,赵文卓并不是什么专业演员,当时的他是北京体育大学武术系的高材生,并曾多次获得全国武术大赛单项冠军及健美操冠军。即使是在今天,当他说起自己的学武生涯,也还是饶有兴味。而走进电影界,完全是一次偶然的机会。
大学二年级那年,有一天,正在睡午觉的赵文卓与几个同学被叫去给一个香港人打了一趟拳,而迷迷糊糊间,他就被大导演元奎一眼相中,一步迈入电影的殿堂。他得到当时最著名的元奎、徐克等导演的青睐,出演了《方世玉》、《黄飞鸿》、《青蛇》、《刀》等众多优秀动作影片。可以说,他从影之路的开端简直是一帆风顺。而近年来,随着香港功夫片走入低谷,他也不得不“妥协”地去拍电视剧,但是感觉到他的心还是在跟随电影而跳动。这些年来,他不断地磨练着自己,为的就是当机会来的时候,他能做一个有准备的人。也许,这也是正是武术运动员的经历所赋予他性格深处的一种坚持。
曾经,历经风雨
Q:感觉你就是一路向南走,你是一个北方人,为什么会选择去香港工作呢?有没有过不适应的地方和困难呢?
A:当时也没想那么多,那时候小,就是工作需要。刚去的时候语言不通,广东话也不懂,拍戏的时候,导演讲戏,说了一大堆,然后问:明白了吧?大家都明白了,就我在那儿发呆。我不知道他讲什么啊。那时候比较辛苦,完全靠观察,靠猜,看别人,自己赶快去配合。要先做好功课,一定要把对方的台词背下来。知道对方什么时候结束、什么表情,然后你就要马上接上。多磨练磨练就可以了。
Q:在美国刚开始也很不适应吧?
A:是。不过这个经历也很难得。为了练英文,故意不住在中国人多的地方。刚去的时候闹了不少笑话。去邮局往家里寄个毯子,填单子就填半天,人家都吃了个午饭回来,看我们俩(赵和妻子张丹露)还填呢。当时就是一个个词查字典,有的词有好几种意思,还要猜,再从中文翻译成英文,花两三个小时……时间长了才好了。
Q:你妻子应该也帮了你很多吧?
A:这些年来她陪我经历了很多事,开心的,不开心的……为我付出了很多,我挺感激她的。尤其在美国这段时间挺苦的,但是她从来没有怨言。鼓励我,让我能坚持下来。有一段时间我俩待不住了,就像他们说的“文化冲击”吧,刚开始是语言不通,后来时间长了,就是文化上的撞击,包括思维方式什么的,再加上又想家,什么都堆积在那儿了。那时候人的情绪就来了,容易发脾气,也容易急。然后我俩就互相鼓励,说只要坚持多一天,就胜利一天。一天天熬,熬到日子。现在英文的基础算是打好了,起码能跟别人沟通、交流,生活上没问题。看英文剧本,台词的发音我没问题,这个能保证。
到如今,淡定前行
Q:你现在又回到电影里了,说说正在拍的戏吧。
A:这部戏的导演是袁和平,这将是第一部将武打和3D结合起来的电影,有立体感的拍摄方法。算是近年来武打片比较大动静的一部。在黄山和北京拍,打得非常多,从头打到尾。
Q:是个什么故事呢?
A:这是清末民初的一个故事,主角的名字叫苏乞儿,在武打片里算一个非常出名的人物。他的打法比较随意,有一些醉拳的东西在里面,应该算是南方人。这部戏是合拍,故事发生在中国,其中也有外国人。导演的想法是,打斗还是恢复以前较实打实的打斗,但是会通过现代的技巧再进行处理。
Q:演起来会不同吗?
A
Q:片名定了吗?
A
Q:以后要去好莱坞发展吗?
A
《时装L’OFFICIEL HOMMES》11月杂志封面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