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家访感悟:让“家访”浸透着真诚的人情味

(2014-02-16 23:30:50)
标签:

家访

家访作用与感悟

不愿家访原因

浸透人情味

甘霖豌豆

分类: 【教学☆管理】

家访感悟:让家访浸透着真诚的人情味

 

家访感悟:让“家访”浸透着真诚的人情味

    家访背景根据县教体局、学校的安排和要求,老师要到学生家里去进行家访。为了防止老师到学生家后,学生不在家让老师白跑一趟,我采取的办法是:提前问一下学生在不在家,我要去你家家访,老师没有别的意思。就是在我告知要到一位学生家里去家访时,这位学生直接问我,“老师,家访有什么用处啊!”,是啊,我也不是很明白,具有这种疑问的学生和家长比例还是不少的。作为学校、老师,肯定有着自己的理由和目的。但学生、家长想的是不是与老师的一样呢?我不知道,但从学生、家长发出的这一疑问——“家访有什么用处啊!”可以看出,老师与部分学生、家长的想法是很不一致的,也请大家一起来讨论一下这个话题吧

    家访对我们教师来说,并不是一个陌生的词。作为联系家庭与学校的一条纽带,它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家访,说到底是学校与家庭共同教育好孩子的一道不可或缺的桥梁。通过家访能及时了解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情况以及思想动态,让每一个学生不在学校却继续享受学校给予的关爱,耐心倾听家长对我们工作的反馈和建议,不仅取得了家长对学校和教师的理解和支持,为解决学生的困难和问题找到更合适和有效的途径同时还加深了教师与家长的感情。关于家访的作用,博主甘霖豌豆从自身作为教师、班主任的角度进行如下分析:

   一、沟通作用。家访是老师和家长进行平等沟通的一个最主要的方式。在家访过程中,教师应该与家长进行情感上的交流,力求产生共鸣,不要有训斥家长之意。不要把家访看成是告状诉苦同时在家访过程中,教师与家长之间应该是双向的交流,要让家长畅所欲言,提出自己的观点,统一认识,统一对学生的要求。
    二、了解作用。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家庭背景,每个家长对学生的要求也都有自己的想法和难处,只有真正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才能做到对症下药因材施教。所以在进行学生的家访过程中,除了要明确目的、内容和时机之外,还必须了解家访的对象,以求知己知彼。    

    三、协调作用。家访可以协调家长和老师对学生发展方向的看法以及教育方法,只有目标一致,才能有的放矢;只有方法一致,才能形成合力。教师家访时机较多:新学期开学时,教师需要对全班学生有个大概的了家访感悟:让“家访”浸透着真诚的人情味解,此时家访,极受家长欢迎,很容易形成合力;期中、期末考试等大考的复习迎考前,此时家访,会得到家长的配合和支持;班级出现偶发事件时,及时家访,也易得到较好效果。所以,及时、有效的家访能让家长督促孩子按时完成家庭作业任务能让家长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甘霖豌豆认为这样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而且容易促成质的飞跃。
    四、强化作用。通过家访,可以有效地强化家长在学生心目中的重要教育地位。有的家长属于溺爱孩子型,这样在家访过程中,要使家长明确溺爱孩子只会害了孩子,只有爱而不溺,严格要求学生才能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能力和健全的人格。有的的家长属于全托型,只要孩子到学校,就和家长没有关系,所有的一切全部是学校负责。这样在家访过程中,我们要和家长讲道理,向家长说明,教育好孩子是一项艰巨的工程。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三者形成合力,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指导作用。亲临的家访可以起到对学生有的放矢、对症下药的一个指导作用。与家长一起对学生的有点进行表扬、对问题进行分析并指出其改正方案对于家访的对象是后进生,我甘霖豌豆认为觉得后进生因为一些不突出的优点而受到老师的称赞时会很高兴,老师可以和家长一起从点滴的进步谈起,一分为二地分析学生,用心交流,增进彼此的了解,促进学校工作,帮助学生成长,都十分重要。
    、关爱作用。对于一个优秀教师或班主任来说,他之所以决定去某个学生家家访,首先不是因为这个学生没交作业或与同学打架了,而是因为这个学生可能需要教育者的特别关怀:比如他是下岗职工的子女,或者他生病躺在家里已经好几天了等等。当班主任叩开学生的家门时,面对突然到来的老师,学生及其家长所感受到的将是一种别样的温馨,而这种温馨显然是电话筒无法传递的。

    、亲合作用。与家长的亲合、与学生的亲合是家访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目标通过家访我体会到了用电话不能达到的效果。面对面促膝交谈与电话里的听声不见面,那感觉和效果就是不一样。所以这登门家访的传统不能去。俗话说情感是教育的桥梁。写的字,也说明一个道理:人要常见面才会亲。所以家访能让我们和学生家长打成一片,感情亲切融洽,这样家长们就不再会有什么误会和责怨,学生才会更喜欢老师我们教师的工作就能得到心应手。

     最后一点,家访成功的保证便是家访中的详细记录,是教师进行家访的凭证。这要求班主任甘霖豌豆认为在每次家访之后,要及时的写好家访的记录,根据学校发放的家访记录表格作详细的记录。把家访的目的,家访的任务,家访过程、家访达成的共识和启发一一记录下来。并根据学生在校内的学习、行为表现,结合家访中了解的材料,对学生进行从新分析评估,同时制定方案和措施,进一部对学生进行深化教育。 

     所以,我们教师要利用休息时间,多到学生的家里走访。对学校和老师的工作开展有不可替代作用,而不是被迫性地完成任务式的走形式

 反问自己:那么,为什么很多的学生不希望被家访呢?

 博主甘霖豌豆认为,从心理学上来说,学生之所以不喜欢老师家访(或许是害怕吧),是因为其对老师的威严有一定的畏惧,加上自己并非十全十美,恐怕老师将其的不好之处说出。从学生自我心态出发,认为老师家访多数是告状,尽管老师不这么想……而且给家长的印象是:只有学生在校表现不好老师才会不辞辛苦的到家里去“好好谈谈”。且老师家访学生必然要作陪,被这么一堆大人一起分析讨论,还要陪着笑脸……如果家长比较严厉,学生恐惧等欢送走了家访老师之后等待着的便是狂风暴雨、暴发雷霆,家长一顿大骂(严重点是打),所以学生不喜欢老师家访。有得学生认为自己的问题可以自行解决,用不着老师们这么尽心尽力,真是老师出力不讨好啊。以上原因是当今孩子以自我为中心心态与大人长远发展心态不一致而导致的一种代沟现象。所以,只有让孩子喜欢老师、信任老师的前提下,老师们的家访才不会被抵触,才不会反对、畏惧老师们的到来。

    俗话说,离开了爱心,就谈不上任何教育。为什么要家访?博主甘霖豌豆则认为,就是为了让我们的教育浸透着真诚的人情味,让人与人之间没有隔阂,让我们的教育建立在爱与信任的基础之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