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招生:由“造假门”想到的自招备考策略
博主按语:2012年的自主招生考试正如火如荼的进行着,参加完笔试之后,考生就要进行面试了,面试题目的内容可以说是五花八门,设计内容之广,问题之刁钻,都会使人难以招架。在这笔试与面试正进行的当口,博主有必要提醒广大考生一个注意问题。今天博主甘霖豌豆在一网站及论坛上看到部分考生发帖反映自主招生申报材料造假问题。
“自主招生有学生成绩做假了,学校怎么处理?
学生应承担什么后果?我报了自主招生.后来发现有的同学成绩做假了,他们寄过去的成绩单是全班的成绩单,在他们的成绩单上把我的名次改了,成绩也改了,招生学校怎么判断,他们如果认为我的成绩是假的,怎么办?”
于是,博主在网上搜索了一下,还真是那么多造假者啊,原来近几年的高校自主招生频遇“造假门”,真是让高校十分头疼。本博就结合部分资料与先前报道一并来梳理一下造假的类型并附有博主的一点随想,以便给考生们几点面试的启示。
类型1.校长签名走样
高校现场:埋首在一大堆申请材料前,南京一所名牌高校的招办主任审阅着材料上的每个细节。突然,他盯着材料上的校长签名,停住了。“嗯?有些不对劲嘛!”由于每年都要审核材料,他对这位中学校长的字迹还算熟悉。眼前的字迹不太连贯,让他感觉有点别扭。
对照该中学其他学生的申请材料,招办主任发现,另外几份材料上的签名都没问题。招办主任随后查看了这位学生的成绩单,在全年级排名100多位。“我都不用打电话问了,肯定是假的。”他将这份材料丢在一边。“这可是今年出现的新招。”
据了解,近几年高校对弄虚作假者的处罚更严厉。招生专家提醒,除了对造假学生处罚外,有的高校还明确规定,如果发现学校联合作假,将取消学校几年的自主招生推荐资格。
博主点评:虽然有人说,校长签名只是个程序,现在,哪个校长不希望自己学校的学生考上好学校啊。是啊,但就是有些学习不是很好的同学不够格,还要参加,于是造假,校长觉得不够资格,不能砸了自己学校的牌子啊,于是不给签字,怎么办呢?模仿一下吧,于是就连校长签名都是假的了。你这以前可不要紧啊,把自己学校的名字给毁了,得不偿失啊,再说了,自主招生是层层选拔多层关口,造假者你能关关通过吗?所以不要拿着对自己没有好处事情来害别人啊。
类型2.成绩移花接木
高校现场:“呵呵,每年审核材料都像是在捉鬼啊。”昨天,南京一所高校的招生负责人苦笑着摇摇头,“没办法,可信度不高呀。我们最近几年审核材料越来越细,工作量也越来越大。学生提供的成绩单,即便盖了学校公章,我们也不敢完全相信。因为的确有中学配合学生作假,学生改动成绩单,个别学校会睁只眼闭只眼地放学生过关,直接敲上公章。”
高校于是只好想对策,先是把同一所学校不同学生的成绩单拿出来核对,找出了不少“问题成绩单”。中学洞悉了高校的对策后也改变了策略。他们默认学生改成绩单,但要求报同一所高校的学生必须将成绩单“统一口径”,要改的话所有成绩单一起改。
博主点评:由于每年自主招生人数的逐渐增多,造假的手段也会越来越高明,问题也会越来越细微,面对这么多的审核材料,就是审核人员再仔细也会有部分材料蒙混过关,那么这些漏网之鱼又会怎样把他们筛除来呢?那就考面试这一关了。所以面试考官会结合你的审核材料对你的成绩进行提问,“你的高一上学期成绩数学考的不错啊,125分啊(你的成绩实际为100分,他故意说错)”,这时候你要根据自己的实际给予纠正与说明,要不然,他又会问你“审核资料上怎么是125分啊?”如果你造假了,你会心虚,回答问题就会语无伦次,错误百出。所以,甘霖豌豆提醒你要对自己的成绩要有所了解,要自信,对就是对,不对要立即给予纠正,要尊重事实。这样才有底气,面试才会成功的。
类型3.证书姓名篡改
高校现场:“每位学生递交的材料都是厚厚一叠,”南京一所工科名校的学生处副处长随手拿起一份材料——至少有二十页:“因担心弄虚作假,我们要求学生必须同时寄来很多证明材料,像获奖证书之类。”
有学生在获奖证书上也动了手脚。在最近几天的审核中,学生处副处长发现,有些证书上的名字有改动痕迹。“一份奥赛获奖证书名字周围,颜色深浅不一,似乎还有橡皮擦过的印迹。”他告诉记者,这份证书本身是真的,该学生拿了别人的证书把自己的名字用纸条贴了上去,然后复印一份寄了过来。
“作假手段升级真快呀,原来学生都是花钱办个假证书,很容易被发现。现在聪明了,借份真的证书,只把名字换一下。”他感慨道。
博主点评:证书造假这是很正常的事情啊,君不见满大街的办证广告吗。高校如果发现证书复印件有问题,会直接要求查看证书原件,必要时还会到发证部门去查验。不过,众多高校对此也没有过分担心,毕竟即便学生蒙混过关获得考试资格,还得经过层层考核,还有面试呢。
对于以证书造假蒙混过关的材料,在面试时,面试官一问便知道真伪,那就是对证书设计的内容设计成问题进行考察,奥林匹克竞赛、科技发明证书等等的证书都会有时间和级别,可问一些与竞赛有关的问题或是知识点、考试方面的问题。比如是物理竞赛证书,那就可以问;竞赛都考了那些问题,多少选择题和大题,然后出一道物理竞赛方面的试题你来回答一下,既然参加竞赛了,你肯定是强项啊。所以造假,证书可以假,知识不会是假的。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博主甘霖豌豆也希望参加考试的同学们对自己有信心,要充分地准备一下,不要把真的弄假了,那就太遗憾了。对于那些漏网之鱼,蒙混过关的同学们,也要更加小心了,教授可是有火眼金睛的。
类型4.兴趣爱好、社会活动不符合实际
高校现场:“你的爱好是什么?”“我的爱好是打篮球、看小说。。。。。”“那你说一下你最喜欢的小说是什么?”考生无言以对,只是泛泛喜欢,没有深度是不可以的。
博主点评:对于这方面的填写,是不可随便乱填的,因为主考官会从这些问题中与你随机提交谈的,你不会音乐,你便填写了爱好是音乐、吉他,教授会问你喜欢何种音乐?那个歌星的音乐?你会唱首她的歌曲吗?所以,这方面你要实事求是,会就是会,有就是有,要不然那就完了。参加社会实际活动方面,你也要实事求是,要不然会问你怎么组织的?和谁一块去的?如果没有实践活动,那你可要提前准备好了,要不然谈起时,你无从谈起,很是被动的,支支吾吾,就会露馅。当然还有很多的方面需要提问与交流的,必须把握住一点凡事都准备好了,你可能就会随即应变了;如果没有准备好,你可能就非常尴尬了。
当然还有其他更深晦的造假类型,在此博主就不在一一列举。
是啊,高三学生冒充校长签名;把别人的证书改个名,冒充获奖者;成绩单“移花接木”,摇身一变成了尖子生……等等这一些在高校自主招生中的造假现象,在现在看来好像也属于正常,试问,谁不向往好的大学啊,这也无可厚非。关键是我们的反造假机制是不是健全,制度是不是过硬,审核是不是严格,程序是不是合理,。。。。等等,对于着一些方面的问题关键在人的操作与执行力的问题上。就是制度再严格、程序再完备,只要有着利益驱动,可能再公平的、再严格的制度也会变味。
(以上观点属博主一孔之见,参考资料表示感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