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毕业反思:怎样才能使校友更加孝敬母校?

(2011-05-19 22:21:31)
标签:

校友

回赠

母校

理念

教育改革

分类: 【教改☆随想】

毕业反思:怎样才能使校友更加孝敬母校?

    博主按语:又是一年毕业时,新的一届毕业生又将离开自己的母校。每年的这个时候,作为教学一线教师的博主甘霖豌豆却始终被一个问题困扰着,那就是我们中国现在的教育与管理尤其是中学、大学教育,学校怎样做、做到什么程度才能够使自己的毕业生毕业后,能够更加地爱母校、留恋母校、回馈母校,时刻不忘母校老师的爱护与培养,并能够以实际行动来回报母校、感恩老师、感恩社会?使社会更加的和谐。(当然博主不是说,教师的教是为了功利性的回报,学校也不是,而是一种教育的长远教育功能)。

    大多数上过学的人都会说,今天我以学校为荣,明天学校以我为荣。我们不禁要问我们做到了吗?学校做到了吗?学校的所做作为是否值得学生们来爱?来珍惜呢?我们学校有没有为学生们真心地考虑过,征求过他们的感受和要求呢?学生们的自由和需求学校又做了多少?也就是说,学生们毕业后,有没有一件事情或是一个措施是学生值得一生回忆的地方?是能够改变学生一生的东西呢?我们这时很自然的想起一个问题,那就是我们的学校和教师如何做才能是自己的学生更爱自己的母校与老师呢?

    1. 尊重每一位学生的感情、兴趣与爱好,时时关注他们的成长与发展,给予每一位学生个性化发展制定详细的规划,然后逐步培养其发展。

    2. 让学生获得收益终生的思想、习惯与方法,有自己的办学特色与个性化的教学风格(美好的地方或是活动等等)值得学生们回忆。

    3. 全力为学生们的提供优秀的发展资源和帮助,一切以学生为中心,全面发展与挖掘每一位学生的潜力,学习期间,让学生们感到确实是以学校为荣。

    4. 大力宣传以往校友的优秀成绩展,这正实现学校以他们的优秀为荣,实现对现在学生的教育。

    5. 成立校友会团队,关于学校发展问题,要不定期地征求他们的意见和建议,让他们参与学校的发展县级献策。

    对于以上观点,博主在此想截取引用几位优秀博友的观点:

    一、博友在水一方《美国一流大学与清华北大的最根本区别》

    根据2006年2月6日公布的数据,哈佛商学院2003年正式发动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募捐运动,目标是募集5亿美元。如今成果出来,大大超过了原来的目标,达到6亿美元。这是世界商学院中所募集到的最大的金额。

    哈佛有钱,这并不是什么新闻。若仅凭一个钱字,也不值得我们在这里费笔墨。但是,这笔钱背后的理念,却值得我们在自己的教育改革中深思。

    我一直批评北大、清华这种名校展开的“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运动。这并不是因为操办者口口声声要模仿美国模式,而是他们在模仿时偷工减料,放弃最关键的环节,学最皮毛的东西。像哈佛、耶鲁这种世界一流大学,和我们最大的不同是什么?人家是私立,是自己在市场中竞争出来的,我们则是在吃皇粮,而且越是学人家,就皇粮吃得越多。再看美国顶尖的大学,基本全是私立。其中绝无仅有的几所州立大学,如密歇根大学等等,也越来越依靠民间的财源而非州政府的经费。乃至有人说现在的名牌州立大学也开始私立化。

    那么,一流的私立大学怎么经营?人家不是靠办班、收学费过日子。要知道,这些私立大学学费虽然高得吓人,奖学金也高得出奇,特别是对穷孩子,不仅免掉学费,而且给生活费,花钱请人家来读书。美国精英教育的一个基本理念,就是让每一个才能卓著的孩子有机会接受一流的教育,绝不能让经济条件挡住堵住他们的路。这样的理念,不仅是在这些名牌大学,就是在一些私立的“贵族”高中、小学,也得到贯彻。所以,如果你把一个名校收的学费和给出去的奖学金相抵,学校就剩不下几个钱了。要单靠学费,我敢说美国所有的名牌大学都会迅速破产。

    不领皇粮,又不靠学费,学校靠什么吃饭?靠捐助!名校都有一笔巨额的捐赠基金,这是学校实力的基础。那么谁来捐呢?过去的毕业生,即校友,便是一大主力。为什么校友们会这么慷慨?主要有两个原因:

    第一,校友们事业成功,挣了大钱,有实力捐款。

    第二, 这些校友当年在学校读书时,度过了一生最美好的时光,对校园流连忘返,对学校感恩戴德,以后成功,就像孝敬父母一样孝敬自己的学校。

     按这个逻辑一看,你就明白美国的一流大学彼此在竞争什么了。他们的竞争,实际上是产品的竞争,不是教育硬件的竞争。他们要比的是:谁培养的毕业生日后更成功?谁的教育,给学生的心灵留下了永久的印迹、奠定了他们一生的事业和生活的基础?你到各名校看看就知道,学校对学生,就像家长对自己的孩子一样体贴备至。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以后能没有出息吗?人家有出息后,能不回来“孝敬”学校吗?

    商学院不同于一般的本科生学院和研究院,是职业学院,还属于比较依靠学费收入的。

    而且,美国学生毕业后最认同的是自己读本科的大学,那是唯一的母校、自己受教育的“老家”。日后的职业学院,和自己的关系一般淡得多。可是这次募捐,商学院22000多校友,即1/3的硕士班前毕业生慷慨解囊。人家要不是在这里度过了一生难忘的时刻,对母校充满感激,能这么掏钱吗?

    再看看这6亿美元到手后怎么花:11400万将花在学生的奖学金上,超过预定的1亿的目标;10020万花在雇用教授上,也超过预定的1亿的目标;12530万用于技术基础设施的建设,超过12000万的目标;12750万用于全球性研究和国际交流,超过预定的1亿的目标;校园整修募集了8570万,超出8000万的目标。另有6000多万的机动基金。给学生的奖学金,占了总金额的将近1/5。

    按我们一般的看法,所谓私立学校,就是从学生身上赚钱。错了。人家一流的私立学校,是向学生身上投资!一个一流大学,就是一个超级的人才投资组织,能够通过这种投资,把一个一文不名的人造就成百万富翁。所以,当你看到美国各大名校争夺优异的穷学生时,就不会奇怪了。

  北大、清华这些中国的一流大学怎么样呢?它们的钱是国家给的,是纳税人让他们用来培养学生的。我们能否查查他们的账,看看他们是否把1/5,或者哪怕是1/10的经费通过奖学金的形式分到学生手里?我们大学之间的竞争,是否体现在给学生提供的奖学金上?

    我们的大学,拿到钱常常用来盖大楼。也不算算一栋大楼是多少学子的奖学金。学校算得很明白:学生来来去去,最终不是学校的资产。大楼是要永远留在那里的。更有甚者,是对学生乱收费。学生还没有毕业,就觉得自己被剥了一层皮。你能指望这样的学生成功后会回来孝敬学校吗?而看看人家,各个名校,永远把学生看作自己最宝贵的资产。也只有这样的大学,才是真正的一流大学。

    博主甘霖豌豆不是老是说美国的好,而是在反思我们自己。怪不得人家人才那么多,原来如此。与我们根本就不是一个思路,人家的名校是早已经形成良性循环了。那我们怎么呢?看看人家,想想自己吧。

   二、华人博友小Co留学美国,她如是说:

    校友网络是美国许多私立名校最看重的资源。一是提高学校声誉,二是给学校带来捐赠收入,三是为在校学生提供实习、就业机会等等。现实一点来讲,美国大学与校友的关系就像是公司与长期客户之间的关系。学校是公司,需要想尽办法提高长期客户的满意度及忠诚度,以此提高公司形象及影响力(学校声誉)、增加销售额以及收入(获得校友捐赠)、拓宽产品的销售渠道(自己的毕业生能更好地被社会、高一级院校接受)。
    正因为美国高校深知校友资源的重要性,所以他们的治校宗旨都是以学生为本的。维护校友资源是一个长期战略,有许多综合性因素要考虑,尤其是还要建立校友与学校的感情。国内高校往往非常不注重校友资源,毕业生就像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说得难听一点,除非这个“嫁出去的女儿”自己混到了一定社会、经济地位,否则学校“老娘”都懒得认这个“女儿”。
    国内无论大中小学校都会提倡学生要“爱校”。可是当学校都不爱自己的学生时,又怎样让学生爱校呢?
    国内大学“千篇一律”化的问题可能也是导致学生“爱不起”学校的原因之一。当一个学校没有比较鲜明的特色或个性时,是很难让学生找到自己与学校的情感关联或者是归属感的。美国学生在选择大学时,不仅考虑学校的学术地位、就业率、地理位置、学费/奖学金情况,还会考虑自己是否喜欢该学校的文化。因为学校可以学术自主、自授学位,所以每所学校的课程设置及学术风格均会有所不同,衍生出的校园文化也有很大差异。学生自主选择自己青睐的学校,这个过程让学生自主与学校建立了情感联系。这对学校未来校友资源的整合是非常关键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