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强震镜鉴:我们从“日本应对强震”学习什么

(2011-03-12 20:56:43)
标签:

日本

8.8级

地震

防震

民族

政府

信心

国民素质

甘霖豌豆

教育

分类: 【阅读☆收藏】

强震镜鉴:我们从“日本应对强震”学习什么  

强震镜鉴:我们从“日本应对强震”学习什么

  前言按语:在一场8.8级的强烈地震袭击日本几小时后,东京居民平静地寻找回家的路。陌生人互相问候,地铁广播不断播放:“东京地铁为延误了您的列车服务而致歉。这是因为一场很大的地震。”日本对防灾体系的重视世人皆知,但这种灾后的井然有序、镇定冷静还是让人深深震惊。其中的原因我们一起来探讨并盘点一下,您认为最重要的是什么呢?博主认为以下几方面是很关键的。

    一、为了最坏的打算,他们做了最充分的准备
     【关键点评】:危机意识很重要,拿出实际措施更有诚意

     日本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地震、海啸、台风、火山喷发随时可能发生。日本民众对于天灾并没有怨天尤人,而是制定出一套相对比较成熟的防震救灾体制。他们相信只要进行精心细致的准备,就可以将地震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就可以尽快进行有效的救援,帮助灾区尽早恢复生活。而这种缜密防范,并非出于民间自发,而是来源于政府的重视。

    政府采取的具体措施有:1、生死关头提前几秒预报2、地震监测系统遍布全国 3、防灾系统严格缜密4、明确具体的预警方案5、每个小区都有“避难所”6、防震教育从娃娃抓起。

    、对自己对国家有信心,灾难面前亦无所惧
    【关键点评】:国民有信心,国家才有希望

    1.政府冷静应对:银行发钱以备民众应急之需。

     宫城地震发生后,日本政府立即设立紧急灾害对策本部。政府呼吁国民保持镇静,就近避难。日本广播协会电视台不断滚动播发海啸预警。气象厅向本州岛太平洋沿岸地区发出高级别海啸警报,建议沿海居民转移至地势较高处,远离海岸,同时呼吁民众警惕余震及其触发海啸的可能。三井住友银行为丢失银行卡和存折的灾民提供10万日元,以解决应急之需。

     2.民众秩序井然:灾民平静地寻找回家的途径。

     由于日本每年地震频繁,防震教育很普及。8.9级的强烈地震后,人们撤离和避难很有序,并没有出现慌乱的局面。尽管道路堵塞,但人们避难时都会自觉井然有序的站在道路两侧尽量不阻碍交通。所有的电视新闻都在报道灾难情况,很少有关于救援的报道,毕竟大多数人都安全,只有少数人被水冲走或是被高空掉下的东西砸到。

    三:国民信心不是一时之功,我们能学到什么?
    【关键点评】:国民幸福高于一切,百姓才能有信心面对

    中国近年来发展速度有目共睹,国人的幸福感位列全球125,在面对天灾时,感受更多的是无助。经济的确是幸福和安全的基础,但相比对未来的希望、社会的公平、保障的到位与精神的充实,富裕其实不过是通往幸福之路上必须迈过的那道最低的门槛。国民难寻幸福,也就谈不上所谓的安全感和对社会发展的信心。

    具体措施与点评:

    1.给老百姓建保障房,别总说没钱

   “中国未来5年将建3600万套保障房,但有的人提出,这个建设计划超越了地方政府的财政承受能力,但是为什么没人说建了这么多大办公楼超越了地方政府的能力呢?为什么没人说买这么多车超越了能力?关键还是政府对于居民住房问题究竟有没有责任,有什么责任?”——国家税务总局原副局长许善达。

    2. 防灾体系建设,别总在井底观天

    我国的《地震预报管理条例》把地震预报分为10年内的长期、1~2年的中期、3个月内的短期、10日内的临震等4类地震预报。不仅十年的时间尺度不够科学,而且短临预测也备受诟病。“怎么能够凭借一张卡片就囊括平时对诸多震兆、前兆,甚至还包括可能出现的宏观异常现象以及诸多图件的分析判断过程呢?”

    3. 搞经济不是为排名,而是为国民幸福

    日本经济财政相与谢野馨曾经表示:“日本将不会与中国竞争GDP排名,我们搞经济不是为了争排名,而是为了使日本国民过上幸福的生活。 ”收入对幸福的影响是相对的,它也依赖于社会比较。比如分配偏差、相对剥夺感。“中国人的幸福感在过去10年中先升后降,与经济发展的曲线并不同步。”

    4. 国民收入倍增,关键是信心提升

    19世纪50年代末期后,日本经济发展遭遇瓶颈,与当下中国颇有几分相似之处。1960年,日本启动“国民收入倍增计划”,之后十年间,日本国民财富总额比1955年增长八倍之多,以蓝领和白领为代表的社会各阶层的收入差距渐渐缩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最终的落脚点应当是人,是国民的幸福感与生活质量

    5. 不信任感减损我们对生活的应对能力

    在不信任的心理状态下,回避或拒绝交易是一种通常的选择,然而有时却不得不在欠缺信任中建立社会联系,如同许多人一边认为医生收红包唯利是图,一边又不得不将患病的自己交给医生处置。社会不信任曲线的攀升是最为令人担忧的社会状况,因为固化与泛化的不信任会销蚀公众对未来的信心

    6. 规范的社会制度是信任的黏合剂

    在一个充满信任的社会中,你会生活得更为安全、更为轻松,并有更多的发展机会和更大的发展信心,而这一切全赖一个健全的制度所赐。没有对制度的信任,就没有社会的信任。信任使人们生活得痛快,而衡量法治社会水准的一个重要心理指标,就是看这个社会中的守法公民生活得痛快不痛快。

    【博主关键点评】:

    让我触动很深是当天灾到来事,日本的地铁公司向消费者道歉。日本在巨大的灾难降临的时候,人们不惊慌,不违法。在记者采访时,几乎每个人都是笑着回答问题的,这是一种何等强烈的自信和对国家的信任啊!这样的民族是没有任何困难能够阻挡,没有任何人能够战胜的。

    大灾大难的关头,最能看出一个民族的素质。当年的板神大地时,受灾现场一片狼藉,惨不忍睹,受伤的的,幸存的都静坐待援,一片寂静,没听见一声哭爹喊娘的。这次仙台地震,三千多人在一场所静坐避险,鸦雀无声。三小时后起身离开,地上找不到一片纸宵。当年就有西方记者在板神目睹此景就惊呼:这样的民族实在可怕!我发自内心地钦佩尊敬这个民族,尽管历史上它曾给我们民族带来过巨大灾难,但现在我对它没有仇恨,只有尊敬甚至还有点畏惧。

    还有一句话,日本将不会与中国竞争GDP排名,我们搞经济不是为了争排名,而是为了使日本国民过上幸福的生活。日本人民基本上都有充足的保险保障,面对灾荒能够从容应对无有后顾之忧。我们的民众总在灾害发生时指望社会的救济和政府的抚恤,平时里有保障意识的很少。这也是充分的差距吧。我们的国家富了,可我们的国民幸福吗?享受到富裕的国民又有多少?我们需要反思,民众对政府的信任,不是靠自我标榜形成的,而是对国民的负责任,让人民有一种信任感。

    真的很敬佩他们的淡定,面对如此的灾难的素质,是的,反思、总结比悲哀更重要,是我们该学习和借鉴的时候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