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盘暂时步入弱势

(2010-04-15 18:07:47)
标签:

杂谈

这些天一直不大愿意写博客,主要原因是发现一看空,骂人的就嘴巴痒,不愿意面对现实的人笔者不想与其理论。

今日解盘:

1,如果你对这个市场足够熟悉,那么你就会发现昨天大盘已经步入弱势,还在早上的时候笔者就觉得当天有可能复制09年12月4日的走势,结果全天复制,关键是复制完当天的也会复制后面几天的。后面几天会如何,自己去翻看,实际上今天比那时候还要差一些,那时候后面还挣扎了几天。

2,世界上股指期货开设的历史走势告诉我们,股期的风险并没有股票大,更没有一般期货和融资融券风险大,那些所谓的专家纯粹是在瞎扯,过分的夸大事实,唯恐自己的名字没有进入观众的视野,股指了不起一天波动个1个点,平均下来还不到,极限是涨跌停,那是极端市场才有的,一般情况下就跟一个活跃点的股票差不多。而开设前后的股市走势基本就跟现在一样,先涨,再跌回去。

3,青海发生地震,这个地震的规模没有四川那次大,所以题材股的炒作呢也没有上一次猛烈,一般地震发生后,股市一个月内要跌,上一次专家们非要说是胡扯,结果不是胡扯,这一次不知道是不是胡扯。当然地震的发生也对于一些板块有一定的提振作用,但笔者估计炒作的嫌疑大于真实的业绩提升作用。

4,目前市场上主要的风险来自创业板,几天来跌的很厉害,而主要的做多板块几乎没有,前几天机械板块走的还可以,但笔者也不建议参与题材的炒作,熊市重质么。创业板和中小板暂时风险大,也是正常的,因为前段日子涨的很厉害,而所谓的蓝筹行情,扯淡的东西永远是扯淡,随着权重股的解禁,资金已经是越来越不愿意介入那些盘子过大的股票,你不要以为国有股不会出货,你拉个几倍试试。

5,量能比昨天大,主要是来自地产板块的杀跌,地产板块连续遭遇利空,笔者建议不要去碰。何必非要去抄那个底呢,今天地产又出利空了,首先是二套房贷不能低于50%,这个有一定的预期,其次是利率还不能低于基准利率的1.1倍,这个比较厉害,应该是超过预期,看来地产又要带领大盘杀跌鸟。惨不忍睹啊。

6,权重行情会不会出现呢?应该是不会,为什么?笔者可以告诉你一个很简单很简单的判断方法:一般来说,大的行情必须有几个月的建仓期,或者是突发消息,那行情会更大,因为建仓成本是拉高的。但资金流向显示沪深300前期总体没有资金介入,当然也没有资金明显流出,目前已经开始在流出了,注意是总体啊,有的个股存在资金明显建仓。笔者一直以为炒股就是炒市场预期和资金流向,没有资金流入的版块怎么可能有大行情呢?别以为笔者之是自我猜测的,职业选手一般不怎么猜测的。

 

技术解盘:

1,笔者独特的系统在上篇博文就已经提示了各位,大盘已经不再是强势,而当D盘还在底部的时候,笔者也已经提示过大家别看没突破,其实是强势震荡,注意是强势震荡,而目前走势从指数上已经绝对脱离了强势运行轨迹,所以你没有好的监测系统和渠道消息,或者说是超强的技术,盈利面会比较小一点。

2,由于量能没有缩小,而尾盘权重拉抬明显,倒不是说所有的大盘股都不会拉升,但总体是比较困难的,即使是炒作大盘股,你还是面临着同样的选股问题,鱼龙依然混杂着,而涨跌比例已经明显不协调了,这种行情持续不了多久,基本最后都会大跌。

3,3361以来的下降趋势线目前上轨被突破了,而且这是第三天,这里从技术上讲是一个好现象,但好现象并没有一气呵成的好盘面配合,所以我们不会根据这个好现象来断定大盘突破成功。

4,由于市场没有好的机会可言,所以我们先假设这是顶部,那么会跌多少呢?笔者预测一个比较玩笑的点数吧,二百五,这只是预测,不要太过当真,具体的走势还要看后面的发展。

5,周线从指数上看还好,所以我们认为大盘还没有破位,这里还存在希望。日线从指数上看也没有破位,但深市比沪市真实,深市其实已经破了5日线了,但由于没有两市同时跌破,我们认为希望还有。

6,超级短线上看,明天的主要压力位将是3180点,这个地方突破成功,大盘可以再起升势,这个地方受阻,大盘还是处于弱势震荡中,主要支撑位在3140,一旦跌破,盘中将可能有较大跌幅。这个要注意,现在指数跌一个点,个股跌3个点。

 

操作策略:

针对笔者自己来说,由于个股主升浪,故持股不动。针对其他人的操作:此刻不要去贪,抄底一定要慎之又慎,这里搞不好会抄到一个顶,笔者认为下跌的可能性是远大于上涨。对于那些骂人的人,笔者懒得与其计较,凡是认识笔者的人都应该知道笔者的操作到底是怎么样的,说笔者是一天到晚套死的人,掂量掂量自己的分量,看够不够格,不能在熊市中生存的人劝你就不要来丢人现眼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