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科学(四年级上)全册教材分析

(2015-10-09 09:19:33)
分类: 教学研究

科学(四年级上)全册教材分析

 

 

 

能针对问题,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方法收集证据,能对收集到的证据用文字、图表等方式呈现

 

 

 

 

 

 

 

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了解空气的性质,证明空气的存在,热空气和冷空气,空气中有什么,空气也是生命之源。

第二单元《冷和热》形成温度的概念,学会测量水温。认识热传递的方向和方式。物体受热和冷却后发生很多变化。不同物质以及不同色的物体吸热和散热性能是不一样的。了解自然界中水的三态变化。

第三单元《奇妙的声音王国》了解声音的主要功能是传递信息。想办法制造声音。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第四单元《吃的学问》了解我们吃的什么,如何搭配食物更健康。食物在人体中的消化,我们的食物是否安全

 

 

 

 

 

 

 

 

 

 

 

 

 

 

 

 

 

 

 

 

 

 

 

 

 

单元序号

单元课题

课序

课题

课时

1

 

我们周围的空气

1

空气的性质

 

2

热空气和冷空气

 

3

空气中有什么

 

4

空气也是生命之源

 

2

冷和热

1

冷热与温度

 

2

热的传递

 

3

加热和冷却

 

4

吸热和散热

 

5

水在加热和冷却后

 

3

奇妙的声音王国

1

声音的产生

 

2

声音的传播

 

3

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4

不同的声音

 

4

 

吃的学问

1

我们吃什么

 

2

怎样搭配食物

 

3

食物的消化

 

4

我们的食物安全

 

5

排序和分类

1

排序

 

2

分类

 

                                                     总课时:

 

单元分析

 

冷和热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材分析(即本单元教材的位置、重点与难点)

冷和热和我们身边经常发生的事情,物体受冷和遇热以后会发生什么变化是这一课的主要内容。本课按着探究式学习活动的周期“聚焦——探究——反思——交流”的思路建构和设计的。以“物体受热和遇冷以后会发生什么?”引发讨论,以聚集探究的焦点。了解学生的情况,通过分析切入探究的问题。抓住两个关键点展开探究:一是状态变化;二是体积变化。通过两组学生探究实验和一组教师演示实验来实现。第一组学生实验:烧糖作画,旨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发现糖受热会熔化,冷却会凝固。第二组学生实验安排在教师对固体热胀冷缩演示的基础上,让学生设计实验来证明水和空气有没有类似固体的性质,并给学生提供自主选择器材、引导进而放手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旨在培养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自主探究的能力。在学生充分实验探究和交流讨论的基础上进行拓展,了解相关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学情分析(即学习本课的一般初始状态基础,困难以及少数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之预见)

在知识准备方面,冷和热的现象随时发生在学生的身边,学生并不陌生,只是缺少深入细致地探究,也缺少系统的认识 ;在探究能力和方法上,学生对比实验的方法比较熟悉,对观察的方法已经很好的掌握.

教学目标(情感与态度、行为与习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

  

 

 1、能够运用各种手段研究物体遇冷和受热以后的变化。

2、知道物体遇冷和受热以后会发生许多变化,有体积的变化、有质地的变化、也有形态的变化等。

3、知道热胀冷缩在生活中的运用。

4、体会到身边的许多现象中蕴含着科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