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南乡茶事

(2024-07-04 17:04:11)
标签:

杂谈

傅大炮是个农民,而且是个做茶叶的农民,傅大炮本名傅兆龙,由于嗓门大,加之有点抠门,村里人送其外号叫他傅大炮,假大炮,久而久之,傅大炮便被人叫出了名,傅大炮也不恼。

大凡抠门的人都比较精明,傅大炮有一个炒茶手艺,据说,他炒的茶叶色香味俱佳,在南乡一带很出名,达官贵人都爱喝他炒的茶叶,不过,一般人想喝他的茶叶,没门。做完一季茶叶傅大炮便没事了,他整天抱着一个茶杯,嘴里叼着香烟,在村里到处转,傅大炮滋润着呢。

自从他老太婆从乡农技站退休回家后,大炮的安稳日子到头了,老太婆整天嘴是不是嘴,鼻子不是鼻子的,对大炮极不满意,嫌他是小农、小儿科,老太婆心路比较大,她想把茶叶做大,每天都在盘算,总不得法。老太婆也姓傅,叫傅玉香,这里的人好像都姓傅。

南乡这一带有种茶的传统,家家户户都种一点茶叶,手工做茶,自产自销,虽说有一些名气,但商品性差,终做不大,再说,已是市场经济时代,这种癞痢头式的茶叶,既不绿色,又没有品相,谁愿意喝?一些农户甚至打算弃茶种粮了,傅玉香很着急。

机缘巧合,有一天,一位领导让我去大炮家看看,帮他把把脉,其实,领导的眼光更高远,他希望政府引导一下,把南乡的茶叶搞上去,为何有这样的想法,是由于我俩长期从事农业工作,他在农口,我在财政口,经过多年观察,我们发现农作物只有茶叶具有品牌价值,做好了能增加农民收入,但具体怎么做我们也没有试过。

说起来是二十年前的事了,那天,我冒充大尾巴狼,在这位领导的陪同下,到了大炮家,倆口子都在,大炮家院子里摊了不少茶叶,大炮正在菜锅里炒茶,说老实话,我的第一观感非常不好。见我们来了,大炮赶紧递烟,泡茶。当着大炮俩口子面,领导把我吹嘘了一番,好像我是什么大神似的,我只好配合着,唯唯诺诺。老太婆说她家是南乡做茶第一大户,最好的茶叶能卖到400元一斤,其时,镇江最好的茶叶已卖到1800元一斤,她不知道天外有天。我问她家有多少茶园面积,她说她没有茶园,全是收购当地农民鲜叶,这话听起来新鲜,我一下子来了兴趣,便又问道:家里有保鲜库吗?老太婆说没有,所以,不敢多做,怕茶叶放不住、变质。我随口一句:这就是问题所在。傅玉香领我们到村口走走,边走边向我们倒苦水,她说村里茶园分散、不成规模,老百姓各自为阵,茶叶卖不出价钱,越是卖不出好价钱,老百姓就越不愿意投入,可惜了,要是政府适当引导一下就好了。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那一天的访谈像一个心结在我心里,老是解不开,我开始有了宏大的想法,好在还有100万财政资金没有安排,我跟领导一合计,便有了计划:拿出70万元用于拓植茶园,每亩补助700元用于购茶苗,谁干补助谁,鼓励有人牵头领办,把一家一户组织起来;剩下30万元用于补助保鲜库建设,每座保鲜库补助2万元。此后,每年加大投入,连续做他个几年,我们的想法是在南乡形成集中连片一万亩茶园,打想镇江茶叶品牌。这个想法跟市领导一报告,立即获得批准,政策一出,接下来的事就是静观其变了,我内心其实有点虚,不知道结出什么果来。

当年秋季,南乡开出了不少茶田,大炮联合几个做茶大户到杭州订了茶苗发到各家各户,手把手教人种茶,看来是真干了,我暗自庆幸!第二年,茶苖露头了,第三年,茶树冒高了,第四年,新拓植茶树可采摘了,到春茶开采季节,大炮家门口挤满了交鲜叶的老农,人人脸上有了笑容。

第五年,我回访了大炮,嘿,现在的大炮已是鸟枪换炮了,他盘下了门口一座废弃的学校,做了一个现代化的制茶车间,再不用手工做茶了,也注册了茶叶品牌,叫墅香牌,最高等级的茶叶卖到1600元一斤,他说他赚品牌的钱,农民赚叶子的钱,大家都有收入,大炮说他一年能做6000斤干茶,他说他给农民的价钱比别人稍高一些,否则,会收不到叶子的,这话我信。大炮还说,茶园管理好的农户一亩收入在7000——8000元,听得我有点咋舌。保鲜库已升级到第二代了,容量达到2000斤,茶叶一时卖不掉可放在保鲜库里,到过年时就全销完了,再不用担心茶叶变质了。交谈中,我发现大炮有些变化,感觉人显得年轻些了,也比以前大方了,递给我们的香烟已是黄金叶了,我虽然不抽烟,但从大炮抽的香烟档次看,感觉大炮这几年肉厚了。

一晃,又是十多年过去了,今年,我也二线了,无事一身轻,一天,那位把我带到大炮家的领导打电话来,约我去南乡转转,我欣然前往。车在南乡田野里转,触目都是碧绿的茶园,感觉车子就在茶园里奔驰,一眼望不到边,时不时,一个现代化的茶场就在我们眼前晃过,领导说南乡已成了茶乡了,我们当年的想法已变成了现实,说明政策稍一发发力,民间就会爆发出无穷的力量,这才是好的财政政策,我有些得意。

不知不觉,车就开到了墅香茶场,大炮俩口子站在门口迎接我们,大炮喜笑颜开,嗓门巨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上海姑娘
后一篇:华园路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