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网络支付渗透率46.9%,与银行博弈加剧

标签:
cnnic网络支付 |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分析师
2014年第三方网络支付业务的灵活性与创新性一定程度上“倒逼”传统银行改革,银行业的监管制度不断约束第三方网上支付业务金融安全。第三方网上支付在阿里巴巴、百度和腾讯等互联网巨头的运作下已经具备了多种金融服务能力(消费贷款、中小企业贷款、小额理财工具),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传统银行业务,对现有的监管制度带来一些挑战。
2014年第三方网上支付和银行卡支付在移动互联网领域对决,形成当前多元化主体并存的局面。2014年春节期间,互联网巨头通过“红包”和“网上叫车”业务快速占领移动支付市场。随后,各大银行积极推广手机银行业务,同时联合银联、运营商大力推行基于银联移动支付平台的NFC手机支付业务。
2014年央行紧急暂停支付宝、腾讯的虚拟信用卡产品业务,第三方网上支付则推出“白条”、“花呗”业务曲线信用消费。央行的出发点在确保用户资金安全,第三方网上支付通过小额信用消费化解用户疑虑。此外,第三方网上支付正在积极拓展跨境消费——支付宝和环球蓝联[1]合作,对银行的海外退税服务形成竞争压力。预计,2015年第三方网络支付业务与银行业务的竞合博弈将表现得更加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