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汽车,让互联网“移动”起来

(2014-02-26 17:05:38)
标签:

汽车

移动互联网

it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分析师  高爽

汽车已经成为互联网企业争夺的又一战场。在今年的CES上,谷歌公开了一项计划,可以让汽车制造厂商在车内搭载开源的Android智能手机操作系统,标志着Android将会成为以仪表盘为基础的全车信息与娱乐系统。作为谷歌联盟中的一员,奥迪已经推出了搭载了Android操作系统的车载平板。回想刚刚过去的2013年,可以称之为iOS汽车元年,苹果于2013WWDC上正式发布了车载系统iOS in the car

未来,以汽车为载体的移动互联网有巨大市场。

第一,汽车市场体量庞大,且已经存在成功的合作案例。根据GSMA的估计,未来五年内,全球范围内将有6000万辆汽车连接互联网,据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2012年我国汽车保有量超过1.2亿辆,我国当前每年新车销量约2000万辆。另据估计,到2018年,汽车相关的电信、硬件和软件服务市场规模将会达到510亿美元。例如,目前车载音乐App Pandora已经达到250万的装机量,涉及100多种车型,与23家汽车品牌和8家音响制造商。

第二,汽车具有天然的移动特性,而且人们在开车过程中进行的活动,如听音乐、使用导航,与时下流行的移动终端App存在现成的结合点。调查显示,美国人的每日平均通勤时间为1.2小时,每年有38小时消耗在交通堵塞中。2013年,北京市的机动车保有量早早突破500万,加上严峻的交通路况造成更长的堵车时间,可见车轮上的互联网具备很大的渗透空间,如果移动应用和互联网服务能够与车载空间绑定结合,对于吸引用户注意力、提高用户黏性、收集用户数据都意味着巨大的机会。

目前,车主大多是通过USB或者蓝牙将接入互联网的手持设备与汽车的计算机系统相连接,手持移动设备仍然是承载应用的唯一载体,汽车只是简单地作为连接之后的呈现工具,例如仪表板用户界面、语音控制、扬声器等等。未来,车载移动互联网应用将与手持设备更多的进行信息流通和相互辅助,例如需要手机与车载系统相连接,将手机已存的位置信息发送给汽车导航系统完成导航的使用;最重要的是还可以脱离手持设备独立工作,互联网的接入和应用控制完全在由车载智能系统完成;更进一步地,在刚刚结束的CES上,汽车厂商赚足了眼球,产业链已经出现了被互联网思维深度改变的趋势,展现出一幅将人从驾驶中解放、重新定义交通出行的图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