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高级分析师 唐亮
人们的生活已经越来越离不开互联网,如果说10年前互联网还是人们日常生活的配餐,那当下,毫无疑问互联网已经像水和空气一样成为人们离不开的主餐和精神消费品。当网民更习惯从互联网上获取信息、浏览新闻,传统媒体所面临的整体危机将日益显现,其中报纸,由于其信息承载形式简单(文字和图片)、展示方式有限(只能静态非动态)、流通传播方式(受出版发行时间限制导致时效性不强),将首当其冲遭遇“滑铁卢”。
国外报业危机情况
根据美国经济顾问委员会(Council of
Economic Advisors)递交的“总统经济报告”(Economic
Report of the
President)中提供的数据(如下图所示),从2007年至2011年,美国报纸产业人员减少达28%。位于处于萎缩的11个行业之首。这个数据将美国报业排在十个面临消亡危险的行业之首。

从图2可以明显看出,自2005年以来人们每年花在报纸上的时间和金钱呈现明显减少的趋势。到2011年平均每个人花在报纸上的时间为154小时,较2005年减少17.6%,花费为46.44美元,较2005年减少13.12%。

除以上数据外,报纸的广告收入持续减少,被迫关门歇业的报业公司越来越多,这一切可以很明显的看出美国的广告业已经陷入低谷,进入萎缩期。这对全球报业,尤其是国内的报业公司都是一个值得注意的警示信号。
国内网民新闻浏览情况
根据CNNIC《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止2011年底有约3.7亿网民通过网络看新闻。同时根据CNNIC中国互联网数据平台监测数据显示,2012年6月25日至7月1日,浏览主要新闻网站的人数达到1.4亿。具体人口分布属性如下图所示。
从年龄来分布来看除50岁以上网民外,各年龄统计层均占有一定的比例。其中30-49岁占45.7%,接近50%,这部分人群很有代表性,他们在前20年、30年还在看传统的报纸、期刊,但现如今,浏览网络新闻也成为新习惯。此外,10-29岁的年轻人占比达47.9%,这一部分人是新新人类,他们很多从小就开始接触互联网,他们的浏览阅读习惯将决定未来10年-20年传媒业的走向,当然也包括报纸的命运。

传统报业如何应对
互联网大潮势不可挡,随之而来的数字化浪潮将改变甚至颠覆人们的信息获取习惯,包括报业在内的传统媒体已经并将受到持续而猛烈的冲击。在这种情况下,传统报业应当如何应对呢?
可以不要paper,但必须要做news。传统报业有着丰富的稿件采集、编辑加工、排版、审校方面的经验,也拥有一批优秀的记者、编辑等从业人员。“报纸”只是一张而已,少了纸还有很多其他的渠道,传统报业首先要对自己的优势有清晰的认识,和新兴的网络媒体比,在做“新闻”方面,报业拥有和网络媒体相当、甚至要超过网络媒体的专业优势。
迎合网民用户需求,把握互联网发展趋势。网民的新闻浏览习惯和线下用户习惯肯定不同,网民爱评论、也爱转发,爱文字、也爱图片、动画,爱主动浏览、也爱接受即时推送。传统报业需要将用户的喜好和和互联网的发展趋势充分把握起来。例如通过APP的方式做垂直领域、精细化的新闻报道,肯定会有中高端网民愿意为此付费,但是像美国一样建立“付费墙”,就很难受习惯于“免费午餐”的网民待见。
中国的报业,需要的不仅仅是转制,更需要转型,从思想认识、经营理念到技术手段、用户维系等各个方面都需要自我革命,所有这些对传统报业来所都是全新的课题。互联网不是洪水猛兽,它带来的是新思维、新模式,经过冲击和洗礼,报业乃至所有传统媒体将迎来全新的发展阶段。
“中国互联网数据平台(http://www.cnidp.cn/;http://互联网数据。中国)”——免费、开放的第三方互联网统计数据资源,欢迎注册使用,数据引用请注明出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