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分析师 孟凡新
截至2009年底,我国农村网民规模达到10681万,占整体网民的27.8%,同比增长26.3%。与城镇72.2%的比例相比,我国农村网民规模发展与城市的差距依然较大。

图 网民城乡结构对比
农村网民增速也相对回落,低于2008年的水平(60.8%)。这主要由于农村地区使用电脑等网络设备条件不足,那些网络的易接触群体在过去的网络普及中已经基本都进入网络生活范畴,使得能够使用电脑接入网络的农村用户已经接近了某个增长的临界点。
虽然“家电下乡”等刺激消费的政策给农村地区居民提供了购买电脑的便利途径,但在推动农村地区电脑使用上作用有限。对大部分农民而言,电脑还是较奢侈的用品。
因此,目前农村非网民群体面对的是相对较高的网络使用门槛。针对这个群体的网络普及需要有更适宜的诱因刺激,而手机上网就是突破瓶颈的诱因,将成为农村网民增长的新动力。
从对比数据中我们发现,2009年农村网民使用台式机作为上网终端的比例下滑至68%,而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迅速增加,目前已有67.3%的农村网民使用手机上网,使用率年提升了近20个百分点,也高于同期城镇水平(58.3%)。手机成为农村网民更可能选择的上网终端。

图 2008-2009农村网民上网工具
手机在农村的普及率远高于电脑拥有量,其使用门槛低于电脑等终端设备。另外,农村网民网络使用相对较浅,更偏重信息获取和休闲娱乐功能,手机聊天和手机新闻等应用发展能方便地满足该群体在初期的网络使用需求。这些都促成了农村网民对手机上网的选择。
因此,促进农村互联网普及要利用好手机上网的拉动作用,借助3G带来的无线互联网发展热潮,把握促进三网融合的契机,加快农村地区无线接入的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农村网民的新增长。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