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NIC互联网发展研究部分析师 秦英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08-2009年中国农村互联网发展状况调查报告》统计,在2008年新增的8800万网民中,新增的农村网民有3190万人,农村网民规模已达到8460万人,年增长率超过60%,远高于城镇网民35.6%的增长率。农村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是中国整体互联网快速发展的关键环节,也是中国互联网未来发展的潜力所在。
从目前农村互联网的整体来看,城乡之间、农村地区之间的发展水平依然有较大差距,但随着中国互联网的快速普及、网民结构的不断优化,这些现象将逐步得到改善。
(一)互联网在城乡之间的发展差距
目前,城镇与农村的互联网发展水平仍然存在很大的差异,城镇居民的互联网普及率是35.2%,农村仅为11.7%。对比2004年以来中国城乡互联网的发展差距,可以看到:当社会整体的互联网普及率快速增长时,因为经济发展水平、教育程度、年龄和职业结构等等因素的差异,城镇居民在互联网接入的硬件条件上和“软件条件”即自身的互联网消费能力和使用素养方面更具有优势,使城镇互联网的普及速度要快于农村互联网的普及速度,从而使城乡互联网发展差距有拉大趋势。但是,随着互联网网民结构的不断优化,互联网逐步向女性群体、低学历群体的渗透,城乡互联网的差距将逐步得到改善,中国的广大农村也将成为未来互联网产业最具潜力的市场。

城镇和农村互联网普及率对比
(二)互联网在农村区域之间的发展差距
“数字鸿沟”不仅仅存在于城乡之间,也存在于东中西部地区之间。从区域分布上看,网民依然多集中在东部地区,尤其是农村网民分布的区域差异更为明显,超过50%的农村网民集中在东部农村地区,这与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
对不同区域的网民构成特征进行分析表明,目前中西部农村网民性别比例严重失衡,男性网民比例高于女性20%多,网民的平均收入也低于东部地区。其中,西部地区的互联网发展特征较为突出,学生用户所占比例近50%,网吧是互联网服务的最主要渠道,这对西部地区的网络文化市场监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与2007年相比,东部地区的网民所占比例降低了8.5%,而中部地区上升了大约7.9%,西部地区网民比重也略有增长。随着农村网民的快速增长,城乡之间的数字鸿沟将得以改善,同时,农村不同区域之间的数字鸿沟也在逐步缩小。

2007-2008农村网民区域分布对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