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爸近两年很少写育儿知识方面的文章了,一般都是记录豆豆的成长,简单的日记而已。一个原因是因为忙,没有时间静下心来好好的思考,还有一个主要的原因是随着孩子的长大,豆爸也越来越觉的当个好家长很难,有太多的难题再前面等着。连自己都搞不明白,又怎么能写出来让别人受益的文章?今天凑巧单位请来一个心理专家给管理人员上课,这个心理专家同时还是一个亲子教育专家,讲课的过程中不时的会分享一些育儿方面的知识,豆爸听了有一些感触,也写一点和孩子的沟通问题。
其实家长和孩子的沟通和单位领导和员工的沟通差不多,在孩子犯了错误或者有了缺点怎么办?是狠狠的批评与惩罚?还是不管不问?很多专家所谓的表扬鼓励在这个时候是不是还有用?难道孩子犯了错误还要让爸爸妈妈再表扬吗?豆爸认为以下几点值得家长思考:
一、简单描述,不要评判,更不要放大孩子的错误。如果孩子犯了错误,我们可以告诉她,今天你做错了一件事情,这已经是你第三次犯同样的错误了,能告诉我是什么原因吗?而不要一直狠狠的去批评,更不要喋喋不休的说孩子这个错误有多严重有多严重,更有的家长会说一些伤孩子心的话。其实不管是大人还是孩子,都会犯错误,而且都清楚的知道自己做错了,有时候自己知道做错了正在思考怎么改正呢,突然受到家长狠狠的批评,甚至放大了自己的错误,孩子会突然从内心产生一种自我保护的意识,会不停的辩解,会不停的找理由,这样的结果会导致家长更加生气,直接就纠缠个没完没了啦。
二、对于一些孩子的缺点,提出要求或者解决方案,但不要一再强化孩子的“缺点”。比如有的孩子吃饭不好,或者吃饭比较忙,就不能一直不停的说孩子“你吃饭太不好了,一定要好好吃饭”或者是“你吃饭太慢了,赶紧吃啊”。(这一点豆豆家需要深刻检讨,我们就是这样说豆豆的)。这样等于是一再给孩子强化一个信息,你就是吃饭不好,你就是吃饭太忙了,时间一长,连孩子自己也深深的知道自己就是吃饭不好,吃饭慢了,无论怎么努力也不改变不了啦,久而久之,情况只会越来越严重。
三、必须让孩子明白,做错了是需要承担责任的,但并不是惩罚。还是上面的话题,你不好好吃饭,那就要挨饿,这是该你承担的责任或者是付出的单价,但并不是惩罚。吃饭的时候不想吃,那就收起来,等下顿再吃,中间任何东西不能吃,只能喝白开水。半晌孩子饿的时候肯定要哭闹,这个时候家长最好不要批评,也不要哄劝,想哭就在旁边哭吧,哭完了再到爸爸妈妈这边来,这个时候家长要微笑,而不是批评。这样你就等于告诉她,吃饭不吃饭都是你自己的事情,不吃饭肯定会饿,也是自己感觉到饿,和我没有关系。必须让孩子知道,你吃饭是给自己吃的,不是给爸爸妈妈吃的。有些孩子到下顿饭的时候还会赌气,继续不吃,可以,完全没有问题,继续收起来,中间还是不能吃东西,只要不吃就必须要承担挨饿的责任。慢慢的,估计孩子吃饭就会很好了。
总之,对于孩子的表现,要客观的描述,而不加评判,更不要随意的放大错误和缺点,而且这种描述只限一次,简单的一带而过后,接下来就提出自己的建议,并鼓励孩子正确的去做。估计比一味的批评和打骂效果要好的多。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