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健康风寒感冒风热感冒北方地区育儿 |
分类: 豆爸育儿经 |
2.风热:发热重、恶寒轻、有汗或少汗、黄浓鼻涕、头痛鼻塞、咽喉肿痛、容易口渴口干。
这里摘抄一段关于内热外寒感冒的知识吧:
这种感冒既不是单纯的风热感冒也不是单纯的风寒感冒,而是属于内热外寒的“寒包火”型感冒。这个“寒包火”型感冒,在中国北方地区尤为明显。这是因为中国北方地区到了冬季的时候,室外温度很低,而室内由于有暖气、空调等设施,温度比较高,有时候室内外温差能达到一二十度,这样人们从温暖的室内突然到了寒冷的室外,人体的体温调节功能往往跟不上室内外温度骤变的速度,很容易突然受寒,形成内热外寒的寒包火型感冒。
二、内热外寒感冒怎样用药?
内热外寒感冒用单纯的治疗风寒和单纯的治疗风热的药都没有什么效果的,中央电视台曾经做过一期节目,就是专门说这种感冒的,而且介绍了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周国平先生独创的“感冒合剂”。(药方:炙麻黄5g
1.抗病毒药物:按照豆爸的理解,不管是风热还是风寒、亦或是内热外寒,都是诱因,说到底就是这些原因导致孩子抵抗力下降,让病毒或细菌乘机而入(呵呵,也不知道豆爸这样理解对不对,风热、风寒和病毒细菌同时出现,也算“中西医结合”吧,哈哈),应该主要是病毒,所以就用一些抗病毒的药物,应该有效。
2.消食消积:幼儿冬季感冒70%属于内热外寒。因为这一年龄段的孩子,消化功能还不健全,多吃几口或吃了不易消化的东西,就容易产生积滞。积滞不消,过一段时间就在体内化热,表现为舌苔厚、口臭、唇红、小便黄、大便干,便形成内热外寒,即中医说的"灯笼火",出现发烧、咳嗽、打喷嚏等外感症状。
3.目前豆爸知道的药物,没有试过:
小儿双清颗粒:这是一种藏药,据说有效果,豆爸也见大夫给一些孩子开过,但口味不好,豆爸给豆豆买的费劲心思也没有让豆豆喝下去,如果孩子吃药可以的话,不妨一试。
感冒清热颗粒:既包括了薄荷、苦地丁等清热的中药,又包含了荆芥、防风等驱散风寒的中药,同时具有解表清热和疏风散寒的双重作用,针对的就是这种“外寒内热型”感冒。但豆爸找了几家药店没有买到,所以不知道效果到底怎样。
中医有句谚语叫"鱼生火肉生痰,萝卜白菜保平安"。3岁的孩子正处于生长发育期,不必过度忌嘴,鱼啦肉啦,根据孩子的消化功能,适量即可。当出现食积时,这类不易消化的东西要停几天。消化功能很弱、容易积滞化热的,已经出现大便干、口臭、舌苔厚的孩子,吃点消食清热药,可以预防感冒发烧。
用焦三仙(大麦芽、神曲、山楂)煎水喝
鸡内金(可在炒锅中焙干,打成细粉,揉进面里,擀成薄饼,烙熟吃。)
平时多喝萝卜水
三、病情轻重关键看精神
这是豆爸非常推崇的一种原则,判断病情轻重的标准是看孩子的情绪,如果情绪好说明不严重,无论是发烧、咳嗽还是头疼、咽喉疼,都是病情的表象,体温的高低和病情无关,关键是孩子情绪好,经常看到有些家长,孩子一发烧就紧张,频繁跑医院找医生,搞得很疲惫。抗病毒目前没有特效药,治疗需要一个过程,少说也得三四天时间。用药后,家长要耐心观察。如果孩子高烧39.5℃以上,退烧效果不好,再考虑上医院。孩子到底病得怎样?病情轻重关键看精神。如果孩子退烧后精神很好,一般不会有大问题;如果烧退了精神还是萎靡,不玩不吃,需要及时上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