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内热外寒感冒,你听说过吗?

(2010-01-22 08:27:40)
标签:

健康

风寒感冒

风热感冒

北方地区

育儿

分类: 豆爸育儿经

    豆爸正值班时,豆妈打电话来,说豆豆从幼儿园回来的路上就开始打喷嚏了,流黄浓鼻涕,估计又是感冒了,该怎么用药?按说黄弄鼻涕应该是风热感冒的症状,但豆爸在单位,还不了解其他情况,所以一时也不知道该让豆妈给豆豆用点什么药,只是让豆妈先给豆豆喝点抗病毒口服液或者板蓝根,等下班回家再看具体情况吧。因为感冒服用中成药是很有讲究的,风热、风寒、内热外寒等感冒种类不同,用药也不同,如果用药不对的话,不但不会减轻,反而会加重的。

    一、感冒中医分类法:

    以前豆爸对中医对感冒的分类是没兴趣的,一直认为感冒就是病毒性和细菌性,病毒性的抗病毒,细菌性的就用抗生素,但因为每次去医院,医生一般都是直接用两种药,输液也是两瓶,一瓶抗生素,一瓶抗病毒,呵呵,连俺这外行人也会给人这样看病啊。所以后来豆豆再有点小感冒的话,一般就不去医院了,就在家选用一点药,一开始是西药,什么好娃娃啊、优卡丹啊之类的,其实成份都差不多,一种成份对一种症状,退烧的、鼻塞的、头疼的……,总感觉这样用药对孩子并不好,毕竟孩子感冒尤其是冬天感冒很少发烧的,不发烧的情况下服用含有退烧成份的药肯定是不好,所以后来就开始选用中成药了,但中成药也有个问题,就是风热和风寒感冒不好分,如前所言,用药不对,会加重病情的。一般来说,风热风寒感冒具有一下特点:

    1.风寒:发热轻、恶寒重、无汗、头痛身痛、鼻流清涕、咳嗽、咽部不红肿、口不渴。

  2.风热:发热重、恶寒轻、有汗或少汗、黄浓鼻涕、头痛鼻塞、咽喉肿痛、容易口渴口干

    从上面我们看出,通常判断是风寒感冒还是风热感冒最明显也是最方便的一点就是鼻涕,如果流清鼻涕就是风寒感冒,如果流浓鼻涕或黄鼻涕就是风热感冒。但平时靠这种标准来判断的时候,经常会发现孩子既有风寒的症状,也有风热的症状,很难判断到底是风热还是风寒,就比如豆豆这次,就是流黄浓鼻涕,按说这是风热,但她不发热,又属于风寒症状,所以当时豆爸只是简单的让豆妈喂点抗病毒的药物,没有随便用药。

    后来,豆爸又查询了一种资料,原来还有一种感冒,叫内热外寒感冒,尤其是在北方冬季,90%以上都属于这种感冒,特别是3岁以下的幼儿,这种感冒既有风寒的特征,也有风热的表象,比较大的特点就是黄浓鼻涕和清鼻涕轮流出现,现在来看,豆豆这次感冒应属内热风寒感冒无疑,因为今天早上开始,豆豆的鼻涕已经变成清的了。

这里摘抄一段关于内热外寒感冒的知识吧:

这种感冒既不是单纯的风热感冒也不是单纯的风寒感冒,而是属于内热外寒的“寒包火”型感冒。这个“寒包火”型感冒,在中国北方地区尤为明显。这是因为中国北方地区到了冬季的时候,室外温度很低,而室内由于有暖气、空调等设施,温度比较高,有时候室内外温差能达到一二十度,这样人们从温暖的室内突然到了寒冷的室外,人体的体温调节功能往往跟不上室内外温度骤变的速度,很容易突然受寒,形成内热外寒的寒包火型感冒。

二、内热外寒感冒怎样用药?

内热外寒感冒用单纯的治疗风寒和单纯的治疗风热的药都没有什么效果的,中央电视台曾经做过一期节目,就是专门说这种感冒的,而且介绍了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周国平先生独创的“感冒合剂”。(药方:炙麻黄5g   杏仁10g  生石膏30g  生甘草5g 柴胡10g    黄芩10g  银花15g    苏叶10g)豆爸查遍能找到的资料,目前市面上还真没有专门治疗这种内热外寒型感冒的药物,而周教授这种感冒合剂属于汤剂,孩子太小又很难喂下去,那该怎么办呢?豆爸结合自己的理解,感觉应该从这样几个方面入手:

1.抗病毒药物:按照豆爸的理解,不管是风热还是风寒、亦或是内热外寒,都是诱因,说到底就是这些原因导致孩子抵抗力下降,让病毒或细菌乘机而入(呵呵,也不知道豆爸这样理解对不对,风热、风寒和病毒细菌同时出现,也算“中西医结合”吧,哈哈),应该主要是病毒,所以就用一些抗病毒的药物,应该有效。

2.消食消积:幼儿冬季感冒70%属于内热外寒。因为这一年龄段的孩子,消化功能还不健全,多吃几口或吃了不易消化的东西,就容易产生积滞。积滞不消,过一段时间就在体内化热,表现为舌苔厚、口臭、唇红、小便黄、大便干,便形成内热外寒,即中医说的"灯笼火",出现发烧、咳嗽、打喷嚏等外感症状。 所以这种感冒应该先消食,消食化积以后,内火消退,病自然减轻。

3.目前豆爸知道的药物,没有试过:

小儿双清颗粒:这是一种藏药,据说有效果,豆爸也见大夫给一些孩子开过,但口味不好,豆爸给豆豆买的费劲心思也没有让豆豆喝下去,如果孩子吃药可以的话,不妨一试。

感冒清热颗粒:既包括了薄荷、苦地丁等清热的中药,又包含了荆芥、防风等驱散风寒的中药,同时具有解表清热和疏风散寒的双重作用,针对的就是这种“外寒内热型”感冒。但豆爸找了几家药店没有买到,所以不知道效果到底怎样。

 4.一些中医偏方:

中医有句谚语叫"鱼生火肉生痰,萝卜白菜保平安"3岁的孩子正处于生长发育期,不必过度忌嘴,鱼啦肉啦,根据孩子的消化功能,适量即可。当出现食积时,这类不易消化的东西要停几天。消化功能很弱、容易积滞化热的,已经出现大便干、口臭、舌苔厚的孩子,吃点消食清热药,可以预防感冒发烧。 

 用炒黄的萝卜籽(中医叫莱菔子)煎水喝

用焦三仙(大麦芽、神曲、山楂)煎水喝

鸡内金(可在炒锅中焙干,打成细粉,揉进面里,擀成薄饼,烙熟吃。)

平时多喝萝卜水

三、病情轻重关键看精神

这是豆爸非常推崇的一种原则,判断病情轻重的标准是看孩子的情绪,如果情绪好说明不严重,无论是发烧、咳嗽还是头疼、咽喉疼,都是病情的表象,体温的高低和病情无关,关键是孩子情绪好经常看到有些家长,孩子一发烧就紧张,频繁跑医院找医生,搞得很疲惫。抗病毒目前没有特效药,治疗需要一个过程,少说也得三四天时间。用药后,家长要耐心观察。如果孩子高烧39.5℃以上,退烧效果不好,再考虑上医院。孩子到底病得怎样?病情轻重关键看精神。如果孩子退烧后精神很好,一般不会有大问题;如果烧退了精神还是萎靡,不玩不吃,需要及时上医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