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小豆上次发脾气后,这些天基本上表现不错,还是很少发脾气的,呵呵,其实并不是豆妈的惩罚有效了,今天豆妈还感叹呢,上次让她哭了半个小时,要说时间是不短了啊,估计效果不大。这是肯定的,毕竟两岁的孩子,不是那么容易就懂的大人的,也不会因为一次哭就记住的。但豆爸这几天适当注意了豆豆的情绪变化,一发现有急躁情绪,就及时的转移小豆的兴趣目标,找点儿她高兴的事情,这样她就没有了发小脾气的机会,还是小有成效,我感觉,孩子的性格毕竟在成长期,只要让她少发脾气,减少发脾气的次数和机会,就不会形成急躁、乱发脾气的性格,没有必要非得让她现在就知道或懂得对与错、是与非,毕竟太小了,不容易接受和理解。
一天,豆妈中午不回来,豆爸和豆姥在家带豆豆,姥姥做饭的时候,豆爸和豆豆一起玩,豆爸的同学送过来一箱五谷杂粮,一包一包的真空包装,什么红豆、绿豆、黑豆啊什么的,五颜六色,很漂亮,小豆很有兴趣,都从箱子里拿出来,翻来覆去的看,后来小豆拿出来一包玉米,要求爸爸打开,这肯定是不行的,打开后肯定会被豆豆撒的满地都是,要求没有得到满足,小豆同志马上就不高兴了,小脾气又上来了,小嘴撇着,把粮食从箱子里都拿出来,就开始往地上摔,这个时候如果立刻批评她,肯定不会有什么好的效果,只会让她大哭,豆爸就没有什么反应,就让小豆自己一包一包的往地上摔,摔到第五包的时候,豆爸突然喊小豆“豆豆,你看,粮食摆在地上怎么象一朵花啊?好漂亮的花啊!”,小豆停下手里的动作,自己也去看地上的粮食包,看了一会儿,她自己又去箱子里拿出来一袋黄色的玉米面,放在了中间,注意,这次是放的,不是摔和扔的,放好后站起来说“爸爸,我把花中间放了黄色的花心”,我就赶快夸奖,豆豆真棒,放上黄色的花心好漂亮啊,快去叫姥姥,让姥姥也看看豆豆摆的花,小豆乐呵呵的去厨房叫姥姥来欣赏她“摆”的花了,过了一会儿,欣赏完这朵花后,豆爸就让豆豆把花收到箱子里,小豆早就忘了刚才差点发脾气的事了,很高兴的把所有的粮食都放回箱子里,而且还自己很费劲的把箱子推回到原处。
通过这件事,豆爸感到,适时转移目标,对付宝宝发脾气的效果还是不错的,如果当时,大人明白的告诉她,这样做是错误的,爸爸妈妈都不喜欢这样子,估计没有什么效果,她会接着扔东西,那大人就需要进一步采取行动,接着就是孩子继续大哭,然后就是大人不理她,让她自己去哭,对于有的孩子,这一哭就有可能是半个小时甚至一个小时也不会停止,最后还是需要爸爸妈妈去哄才行,事后的效果呢,不会很明显,毕竟孩子还小,她不明白大人的意思。当然,如果是4、5岁以后,孩子的这种行为就需要立刻、明白的告诉她“这样做是错误的,是爸爸妈妈所不允许的,这样做不但不能让爸爸妈妈妥协,而且会得到应有的惩罚。”而对于3岁以下的宝宝来说,就简单的把孩子的目标兴趣转移走就可以了,没有必要非得去说出对与错来。这件事后,豆豆把粮食包都收进箱子里,豆爸也表扬了豆豆,然后豆豆高兴的和爸爸在沙发上看书,豆爸又说起来刚才的事情,问豆豆,乱扔东西对不对啊,小豆马上回答,不对。以后还扔不扔了?小豆说,不扔了。我相信,只要我们经常的这样给孩子灌输这样做不对的思想,同样会让孩子知道对与错的道理的,效果一样。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