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我对读古籍意义的认识
(2011-08-09 16:40:12)
现中国,快餐式学术文化犹洪水泛滥,传统文化问津者少矣,浩浩中华数千年文化不能在吾辈断也,古人言,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不继绝学何来开太平。古之圣人,静心悟理,读圣贤书以致修身。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不修身何以平天下,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孔子十五志于学,三十而立。反观吾辈,羞愧不已。传承传统文化,乃吾辈责任。何以继承传统经典,唯有纵览传统经典。吾国传统典籍卷帙浩繁,传承中散落者居多。先秦简牍典籍多散佚,秦皇焚书,晋永嘉之乱诸如此类浩劫,举不胜数。流传至今之书,可谓少也,亦可谓经典。《汉书艺文志》所载典籍多已不传也,吾心痛也。自唐宋印刷术盛行,古籍得以流传也。
古之书籍可分为经史子集四部分。荣欢器重“史”也,读史可明智,读史亦可见兴替。兼读诸子百家。读史首推《二十四史》,然卷帙浩繁。前四史中《史记》《汉书》《三国志》可通读。《史记》非官方修书,太史公司马迁敢直抒胸臆,《汉书》乃首部断代体纪传体史书,西汉乃中华成长关键时期亦是强大时期,人物众多且栩栩如生,值得通读,三国史感兴趣者众矣,《三国志》简洁有力,可通读。读罢前四史,后二十部纪传体史书可略读,一因时间有限,二因通读不值,三因书瑕疵较多,如一人两传,前后矛盾,官方篡改。可拣重要人物传记研读。如宋史五百万言,多数列传所述乃平常之人,读之无意义。可选石守信,赵普,杨业,吕端,寇准,欧阳修,司马光,王安石,岳飞等出名人物传记阅读。所获甚多。《明史》亦然。
读罢纪传体史书,可读编年体史书,可读两本《左传》和《资治通鉴》,前者记载春秋数百载历史,后者记载战国至五代一千多年历史,读罢两者,历史来龙去脉可知一二。
再说诸子百家,儒家经典《论语》、《孟子》可精读。其余诸子,如道家《道德经》,《庄子》,法家《韩非子》,墨家《墨子》,兵家《孙子兵法》等,可根据个人兴趣选读。诸如《诗经》、《易经》、《鬼谷子》、《公孙龙子》、《管子》等先秦奇书,亦可探究其妙。秦以后古书,我读之少。汉《淮南子》、南朝宋《世说新语》,唐《贞观政要》等书意义深刻,可读。自明朝始著名历史小说如《三国演义》《东周列国志》等吾爱读。清军入关以后,万马齐喑,可读书鲜也。唯一经典《红楼梦》,风格非我好也。可谓悲哉!
荣欢于2010年7月23日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