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英而不雄”宋教仁

(2013-03-22 23:27:10)
标签:

刺杀

湖湘讲堂

宋教仁

民国

傅国涌

文化

   (一)谭人凤的牢骚

 

   今天是宋教仁殉难一百周年的日子。

 

   1913年的3月20日夜里十点,他在上海闸北火车站中了一枪,在沪宁铁路医院苦捱了一天多,于22号凌晨四点去逝。未满三十一岁。

  

   对于宋教仁这个人,人们常常提到的一句评价,是他的老乡兼挚友,大他22岁的谭人凤说的。

 

“英而不雄”宋教仁




    1914年,谭人凤隐居日本,苦闷难当,终日以做诗和写回忆录消磨时光,聊以自娱。这些诗和回忆录的手稿后来由饶怀民先生整理出版,名为《石叟牌词》。

 

    彼时,宋教仁遇难仅一年,而因他的死诱发的“二次革命”也刚刚失败。谭人凤正是因为参与“二次革命”,被袁世凯通缉,流亡日本,继而远离政坛,心灰意冷。

 

    追忆往事,思念故人,他在自己的诗集《石叟牌词》第二十九首的“评”中,留下了这样一段激愤之言:

 

   “英雄造时势,时势造英雄,其作用不同,其结果亦遂难以道里计。黎元洪一无用之庸劣懦夫也。武昌革命以统率无人,拥为都督,旋而副总统,……推原祸始,则皆宋钝初之迁延有以致之也。不然,当时内地同志,对于海外来者实有一种迷信心,安有黎元洪?无黎元洪,又安有此数年来之惨剧?吾昔日因袁世凯目黄、宋为英雄,曾有言曰:‘克强雄而不英,钝初英而不雄。’盖有慨而言之也。”

 

    谭人凤以好骂著称。他痛恨宋教仁未能当机立断,犹豫迁延,以致错失良机,把革命的领导权推到了黎元洪的手中。然而,历史不容假设,宋教仁若是及时赶到武昌,辛亥革命的结果又是否会大不同呢?想来也未必。

 

然而不论事实如何,此后但凡有人评价黄、宋二人,“克强雄而不英,钝初英而不雄。”似乎已成定论。

 

“英而不雄”宋教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