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湖湘讲堂
湖湘讲堂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1,434
  • 关注人气:85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没有现场痛哭过的人,不足以言杜甫

(2012-05-14 10:40:09)
标签:

杂谈

   《千古名士潇湘行》系列节目正在重播,这是我三年前的作品,不谦虚的说,现在看来,仍然得意。

    系列很大,一共有26集,跨度两个月,1个总宣传片,9个分宣传片,空前绝后,很惊讶当时是怎么做到的。

主讲人有两位,一位是广西师大的的沈家庄先生,另一位是中南大学的杨雨女士。

三年后的今天,沈家庄先生已经卸甲归田,远赴重洋享受加拿大的民主去了;而杨雨女士,因为在央视的“百家讲坛”讲述陆游、纳兰性德,成为了全国知名人物。

    现在我想说的是沈家庄先生。

 

 

“第一眼,很像白先勇。”这句话我后来毫无遮拦地对沈先生说了,“有很多人这么说,白先勇先生是白崇禧将军的公子,大家抬举了。”他和白先勇有过数面之缘,为了青春版牡丹亭,白先勇曾数次去过广西师大做推广,有一次还是沈先生串主持。

1946年生,近七十了。从桂林来长沙,选择坐火车,不信任飞机。从火车站出来,穿一袭长的风衣,里面西装、衬衣、领带,一丝不苟,精神抖擞。见面礼是一副字,行书,写的是李鸿章的诗:丈夫只手把吴钩,意气高于百尺楼;一万年来谁著史,三千里外觅封侯!

是才子,越老越才子。

 

 

天气冷,三讯道演播厅的空调坏了,临时调到新闻口播室录制。先是试讲,镜头前的感觉真好,讲述,手势,十分利索,尤其是普通话,字音咬得非常准确。中途停顿,不忘调侃摄像师,“你的头发真长,有不少女孩子喜欢吧。”

其实,沈先生年轻时,喜欢他的女孩子才叫多。

正式开始,第一个系列是屈原,第一、二集都很顺利。录到第三集,出现了一个生僻字,沈先生停下来,琢磨了一会,仍然不能确定读音,我赶紧上网查,查出了一个音。沈先生念了念,总觉得不对,于是决定这天的录制就此结束。他回到酒店,给许多语言学界的朋友不停地打电话,求证这个字的读音。

“可不能读错,如果错了,观众会笑死。”他就是这样一个爱惜自己羽毛的人。

 

 

连续录了三天,最后一场是讲杜甫。录制这一场之前,他很慎重,慎重到小心翼翼。“杜甫是我最仰慕的人,可得讲好了。”讲完第一集,休息,看回放。“不对,感觉不对,我得重新讲。”于是重新讲,完了,再看。“有点儿意思了。”于是讲第二集,休息,又看回放,又感觉不对,又重新录。最后讲到“杜甫之死”,沈先生突然哭了。

演播室很安静,沈先生一个人在哭。摄像师望着我,不知道该怎么办,我也望着他,同样不知道。

 

 

 

那天晚上,白寅、杨雨两位老师请客,席设摩天轮下的“海食上”,刘青松先生作陪。杨雨老师打趣问我:录制过程中是否有什么有趣的事情?我望向沈先生,他捂了捂嘴,我马上会意,一切尽在不言中。席间谈笑风生,都是同道中人,所以离不开“词学”。聊到自己的老师:夏承焘先生、唐圭章先生,沈先生如数家珍,仿佛回到了青年时代。谈到兴起,沈先生就想唱词,可惜杨雨老师没带琵琶。

 

 

订好了第二天回桂林的票,还是选择火车,晚上九点半。白天无事,我以为沈先生会和长沙的老友聚一聚,原来不是。他去了定王台,泡了一天的图书城,最重要的是给小孙女淘到了几本好书。小孙女在加拿大,他迫不及待的想和小孙女视频,让她看看这几本书。于是找网吧,一上不可收拾,差点没赶上火车。

幸好火车晚点,在候车室陪着沈先生等到十一点半,人声嘈杂,沈先生累得睡着了,我悄悄拍下一张相片,想着辛苦这样一位老先生,从桂林来长沙给我做节目,唯有充满感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