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竟是中国人的洗澡节?

标签:
湖湘讲堂端午节谢南斗文化 |
你知道古人过端午节有什么雷人的奇闻趣事吗?“麻辣教授”谢南斗又要发表惊人观点了!
曾经诙谐讲述湖南人和湖南城由来的湖南师大教授谢南斗,简直就是电视台的开心果。近日再登《湖湘讲堂》录制特别节目“端午麻辣烫”时,这个老顽童以一贯夸张的语气频频爆料,搞得现场的编导和摄像大哥笑得喊腰痛。
其实,谢南斗所说的并非没有依据。端午节最早在周代就产生了,《周礼》有云:“五月五日,蓄兰为沐”,这天,男女老少都要到湖边、河边或者清亮亮的山泉水旁边,采集一把一把的兰草,惠兰,鲜艾叶,鲜菖蒲,银花藤、野菊花、麻柳树叶、九节枫、荨麻叶、柳树枝、野薄荷、桑叶等煎水,再放到大锅里烧成香汤,然后一个一个地洗澡,然后才能进祖庙拜祭祖先。你看,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洗澡节,这种说法并非没有道理吧?屈原也有诗描述,“浴兰汤兮沐芳华”,也就是把芳香的兰草煮成热水去洗澡。
问题是,为什么古人要在这天洗澡呢?古人认为,五月初五这天很不吉利,战争多,流行病多,死伤多。所以称五月为“恶月”,把五月初五叫做“恶日”。这个时候出生的人,无论出身如何高贵,都要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史记》记载,战国四公子之一,齐国的孟尝君田文,就是五月初五出生的,他爹就决心把他遗弃掉,理由是这天生的孩子会谋害父母。东汉《风俗通义》也记载说:“五月五日生子,男害父,女害母”。东晋大将王镇恶也是五月初五生,其祖父便给他取名为“镇恶”。宋徽宗赵佶五月初五生,父亲害怕他给皇室带来灾难,于是就把这孩子从小寄养在宫外的庙堂里。
这样一来,驱魔怯邪、除瘟避疫,就成了端午的主题。除了全民洗澡,家家户户还要插菖蒲、艾叶以驱鬼,在屋子里薰蒸苍术、白芷和喝雄黄酒以避疫。《后汉书·礼仪志》讲到:“故以五月五日,朱索五色印为门户饰,以止恶气。”《续齐谐记》说:“五月五日,以五彩丝缠臂,名曰辟兵。令人不病瘟,一名长命缕,一名续命缕,一名辟兵缯,名拟甚多。”
至于端午节为什么赛龙舟,赛“凤舟”又是怎么回事?端午节到底是祭祀谁的节日?在历史的长河中,端午这天怎么演变成全国上下大扫除的“卫生日”?本周末的《湖湘讲堂》,一起看“麻辣教授”谢南斗如何另类解密端午节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