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ymysc
ymysc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0,769
  • 关注人气:1,08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圆明园遗址公园“环境整治”是“乱整”?

(2013-07-25 15:11:29)
标签:

圆明园

遗址

整治

分类: 圆明园活动园地

    

    在过去的两年中,圆明园遗址公园西北部一度变成了一个喧嚣的工地。在那里进行的环境整治修复工程,最近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面对部分专家学者的质疑,圆明园管理处申明,工程依据国家文物局2004年《关于圆明园西部遗址区环境整治的批复》,在施工中没有破坏遗址。

  但是,记者调查发现,一些迹象表明整治工程存在疑问。有专家学者呼吁,亟待成立独立调查组介入调查。

  疑问一:施工方案为何不公开?

  长久以来,居于圆明园东北一隅的西洋楼、大水法建筑遗址群已成为许多游客心目中圆明园的地标。实际上,圆明园遗址公园包括东部的长春园、南部的绮春园以及西部的圆明园本园历史上圆明园的核心地带。这次整治部分是本园内除了九州清晏景区以外的西北地区,占地100多公顷,即将向游人开放。

  目前,工程处于收尾阶段,正在分阶段预验收。整治包含山形水系的恢复、绿化设施、配套设施建设等。

  从2009年开始拍摄圆明园遗址的摄影师冯方宇说,自己是西北部历史残存记忆的最后见证者之一。“去年看了施工现场,动用了很多现代工艺,铺水管、电路,怎么方便怎么来。”他说,设计很公园化、很新。

  著名文物保护专家谢辰生指出:“(整治工程)根本性的问题只有两个:一、具体的施工方案是否得到文物局批准?二、施工时是否严格按照方案来实施?”

  负责遗址保护工程审核的国家文物局考古处副处长张磊告诉记者,环境整治属于保护工程的一种,文物局2004年的批复文件是原则上同意,具体的项目内容和考古勘察的审核都属于北京市文物局管理范围。“只要原方案没有改动,这个批复是有法律效力的。”张磊说。

  但是,记者连续一个多星期联系圆明园管理处,希望公开具体施工方案和考古报告,同时致电北京市文物局了解情况。截至发稿时,双方都没有给予答复。

  疑问二:遗址原始信息是否被破坏?

  多位专家指出,在施工开始前,应该先进行考古勘察,出具详细的考古报告,再进行整体规划,继而才能在专家指导下开工。

  而圆明园西北部工程的现实情况是边考古边整治。其中,考古勘察工作由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负责。学院副院长杭侃在电话中告诉记者:“报告我们还在做,给过管理处草稿,还要看他们的意见,还要修改。基本上已经结束。”

  值得注意的是,整治工程涉及的考古内容是考古勘察,但是在施工过程中,却存在动用挖掘机,地面有被开挖的现象。

  “考古勘察就是打探沟。用探铲,一点一点看,那叫勘察。已经掘地三尺就是发掘。那么考古发掘是否经过批准?发掘过程有没有记录?有没有测绘图?”谢辰生提出疑问。

  圆明园管理处负责文物保护工程的副主任张国斌对工程动用大型机械的解释是,有农民曾在那里生产、生活,垃圾清运和河道疏通都需要使用机械。他强调,施工都是避开建筑遗址,全程在考古专家的指导下进行的。

  “地面上乱七八糟的垃圾可以清理,但不能把地底下也挖出来。挖出来应该很好地保存,而不是随便日晒雨淋,这是绝对不允许的。这种做法肯定是错的。”谢辰生说。

  圆明园学会专家向记者出示的《圆明园遗址的现存问题》显示:据不完全的现场调研,仅从濂溪乐处、汇方总春之庙、柳浪闻莺、武陵春色等处整治情况看,此次整治工程没有保护遗址上原有的物质遗存,大量原有建筑的基石与柱础以及河湖沿岸的磡石,从原址被挖出,随意丢弃堆集一旁,致使这些圆明园遗址物质遗存的最原始信息(如位置、功能)受到根本性的破坏。而在被破坏的遗址之上,又新建了仿旧遗址,包括建于文渊阁遗址之东的游客接待中心,自南而北由数个院落、数十间仿古平房组成,尚未完工。

  疑问三:谁指导?谁监督?谁负责?

  原圆明园管理处副主任杨振铎1968年至1987年在圆明园遗址工作了近20年,熟悉园内的山水草木。他从2003年起多次参加包括九州清晏景区在内的西部整治工程的规划和施工讨论会,最后一次到遗址是去年6月。

  杨振铎总结圆明园的特点是以写意自然山水为骨架,以花木为陪衬,以屋宇(建筑)为点缀,以舟船路径为贯通,以苍穹为大幕,以风云雨雪为增景。

  圆明园的山形水系,即园中的山水,是这座平地造园的皇家园林精髓所在,没有真山形、真河湖,却浓缩了中国的美景,如西北角的紫碧山房,象征着巍峨的昆仑山,俯瞰整座御园。

  在一次工程会议上,当杨振铎问施工监理公司,为何不分土层深浅、一律使用大型机械施工,是否知道这样做容易破坏圆明园的山形水系时,对方反问:“山形水系是什么?”

  圆明园管理处一再声称没有破坏遗址。但是,遗址的含义究竟是什么?

  北京市政府曾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共同编制了《圆明园遗址公园规划》,2000年获得国家文物局正式批复,得到了包括圆明园管理处在内的机构与组织的承认。规划中明确界定了园内的遗址包括建筑遗址、山形水系和植被,必须整体保护。

  而在记者问到文物遗址的范围是什么时,张国斌说:“有一种观点认为园内的山形水系、园内的一草一木都是文物,这是对文物宽泛的理解。在实际上,狭义上的概念是有实际载体的文物。”

  杨振铎曾在景点“濂溪乐处”碰到工人在拿镐刨地。工人说,不会碰到遗址。杨振铎追问:“你知道土层有多深?你怎么知道不会碰到?”对方无法回答。

  杨振铎表示,并未看到考古专业人员在现场指导。

  法国国家文化遗产保护学院讲师、法籍华裔建筑师邱治平说,跟管理处花了很长时间交流,提了很多建议,最后都石沉大海。

 

                                            《时代周报》2013年7月24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