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中都大安殿、清代百米御道、元明清瓷片……这些本应被流传下来的地下文物,已经被湮没在施工建设的“巨轮”下。在过去的两年里,4191项新开工建设项目中进行地下文物勘探调查的仅有97个,占总数的2.3%。
今天上午,市政协常委会通过《关于加强北京市地下文物保护的建议案》,呼吁尽快制定颁布《北京市地下文物保护规定》,对相关违法违规行为做出明确具体、可操作的处罚规定,并把补偿奖励机制具体化。
文物损失无法估算
从1993年起北京市先后公布了三批共36处2798公顷范围为地下文物埋藏区,明确规定在埋藏区内进行建设施工要先进行文物勘探和保护工作。《文物保护法》等相关法律也规定,对文物埋藏区内和旧城1万平方米以上的建设项目,施工前进行地下文物勘探。
但事实是很少建设项目主动申报。一项统计显示,2007年和2008年北京市从事土方施工的新开工建设项目共有4191项,只有97个项目进行了地下文物勘探调查,仅占总数的2.3%。究竟破坏了多少重要文物,已经无法估算。
2000年金中都皇宫中最大的宫殿大安殿遗址处进行施工,由于建设前未进行地下文物勘探和发掘,致使相当于故宫太和殿的大安殿遭破坏,成为永久的遗憾。
2005年7月,西城区毛家湾中央文献研究室暖气沟改造,发掘出120多万片元末到明中期的瓷片,但由于此项目不在埋藏区内,也不是1万平方米以上,施工前不需进行考古勘探,造成施工前期大量瓷片流失。
2007年11月,北京西站南广场地下车库工程施工,挖掘机司机发现古墓之后将其重新掩埋,晚上带人将古墓文物盗走,仅追回玉带18片,其余文物不知去向。
德内大街扩建没有进行考古勘探和发掘,在施工过程中出土大量明清瓷片,被文物贩子收购倒卖。
地铁4号线圆明园施工中发现清代御路,将铺路条石拆除,致使100米长的御道被破坏,造成清代御道建设的历史信息丧失。
一些城市交通枢纽工程如西直门交通枢纽、东直门交通枢纽、首都机场3号航站楼,事先未进行地下文物保护,而这些工程大都位于地下文物丰富、曾经出土文物较多的地区,造成的损失无法估算。
市政协建议颁布《规定》保护文物
从今年3月开始,市政协和各民主党派组成由委员、专家学者和法律界人士参与的课题调研组,对影响和制约地下文物保护中亟须解决的问题进行调研。针对调研发现的问题,形成了《关于加强北京市地下文物保护》的调研报告。
今天上午,市政协十一届委员会十一次常委会通过了《关于加强北京市地下文物保护的建议案》,呼吁尽快制定颁布《北京市地下文物保护规定》。
市政协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个《规定》应把考古调查勘探列为建设项目审批的必要前提条件,对现有法律法规没有规定先期进行文物勘探的建设项目实行文物保护备案制度,对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做出明确具体、可操作的规定。另外,应把补偿奖励机制具体化,施工过程中发现文物而需要停工的,应给予一定补偿。还应运用科技手段建设地下文物数据库,并对地下文物考古成果进行开发利用。
在经费保障方面,市政协建议应该在政府经费项目中增加地下文物保护专项经费,用于推动地下文物保护规划、宣传、奖励等,筹建北京地下文物保护基金,接受社会捐款。
来源:京报网—北京晚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