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圆明园》学刊成为中西学术交流的桥梁和纽带

(2009-11-24 09:30:54)
标签:

圆明园学刊

桥梁

交流

分类: 圆明园活动园地

        《圆明园》学刊成为中西学术交流的桥梁和纽带    《圆明园》学刊成为中西学术交流的桥梁和纽带

 

 

          

    2009年11月5日,罗马第三大学建筑史Pia kehl教授在圆明园管理处翻译常华的陪同下专程来学会购买《圆明园》学刊,此次是受邀请参与管理处的影像复原工作的。说明来意后,便就圆明园的研究与保护问题等与学会副秘书长要砾闵进行了交谈。

    Pia kehl教授介绍了自己从事圆明园西洋楼复原研究已经三年,一直对圆明园西洋楼进行研究,她询问了80年代法国专家与学会专家合作测量圆明园西洋楼建筑的具体高度、尺寸的情况,认为在计算机没普及的时代,原来测量的方法和计算机测量的有所不同,所以数据有些是不真实的;她说上世纪八十年代后就想与中国的研究专家交流,并希望今后能安排她与学会的专家进行交流探讨。她对圆明园保护也提出了看法,认为做数字影像反映圆明园是可以的,但是圆明园是不能随意复建的,保护是最重要的,圆明园首先需要的应该是研究研究再研究。她还建议“要在遗址上树立详细的标识介绍,让游客看懂遗址,遗址是会说话的”。关于学刊,她说在法国看过这方面的书,但不如学会主编的《圆明园》学刊内容详实丰富,这次是购买《圆明园》专为罗马第三大学图书馆作为资料收藏的。

    副秘书长要砾闵介绍了学会的发展、学术情况和近年来的研究成果,希望加强双方的学术交流,共同为保护圆明园而努力;Pia kehl教授还观看了学会的网站和博客;当讲到在刚刚结束的圆明园罹劫149周年纪念日上,中西方专家学者共同提出“将圆明园建成人类文明和谐纪念地”时,她非常赞同和支持,希望有机会也能参与这样的学术交流,要副秘书长表示欢迎,并随即向她及该校发出了参加明年“纪念圆明园罹劫15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或通过论文进行学术交流的邀请函,她高兴地接受了学会邀请,并合影留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