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林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唐学山先生2009年4月2日做客新浪大讲堂,向广大公众再次解读圆明园。
圆明园号称万园之园,这是我们民族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一个综合性的产物,一个园林作品的产生它代表和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最高的、综合性的艺术成果。
我们中华民族是山水文化民族,孔子曰: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中国园林本质是讲究最佳生态的园林模式。回归自然,返璞归真。
封建帝王首先关注的是政治,是政权的稳固。康熙朝初期,为了笼络和团结北方的蒙古大公和贵族,建了避暑山庄。要征服南方的一些民族练习水兵,建了昆明池。乾隆六下江南,也有两个目的,第一、检查地方官员是否廉洁;第二、是否还有反动势力。所以下江南首先是政治目的,是对江南政治局面的一种考察。
中国人积累了三千多年的造园史,圆明园是中国鼎盛时期的极致作品。乾隆皇帝为什么在圆明园移植了这么多的南方园林,就是以帝王园林来展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显示帝王的一种霸气。
一般都讲园林是四个要素,唐教授提出园林应该是五个要素:山水骨架、植物、道路、建筑和装饰艺术。第五个要素非常重要,就是园林装饰艺术,比如书法,书法文字是传达人们思想感情的一个最重要的载体。还有绘画和雕刻。这个要素是不可再生的,一旦失去,只能是看复制品。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