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圆明园公益讲座 讲述专家和公众关心的水话题

(2009-03-16 16:34:06)
标签:

水资源

南水北调

景观

水价

圆明园

杂谈

分类: 圆明园讲堂

                    圆明园的水

 

   众所周知,北京是中国缺水较为严重的城市之一,圆明园作为中国大型皇家园林,其突出特点就是以水为纲,在北京这个水资源日益匮乏的地区,圆明园的水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特别是2005年“防渗膜”事件以后更加成为社会热门话题。本期圆明园系列科普讲座上,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员、博导、中国圆明园学会学术委员姜文来先生分五个部分讲述了圆明园水的历史和现状,以及如何科学利用现有的水资源等专家和公众关心的问题:

  一、水是圆明园的骨架和灵魂。历史上圆明三园的大部分景观被水面覆盖,构成了河湖的生态系统。在圆明园40景图中有38景与水有关。在圆明园5200亩的面积中有湖面2000多亩,另有大量的河道。水成为圆明园的骨架和灵魂。

  二、令人惊叹的圆明园水文化。水既普通又神奇,极富魅力。圆明园山、水、建筑、文化完美的结合,充分地展示了天人合一理念。水的哲学内涵十分丰富,水给予人高尚的情操。《易经》中有“厚德载物,上善若水”的描述。古代文人先哲对水给予极高的评价。认为水代表了最美好的品德、最高尚的情操。圆明园展现了博大精深的水文化。圆明园的水与帝王的治国理想密切地联系在一起,如九州清晏表明禹贡九州、天下一统的思想。

  三、圆明园水资源存在的问题。由于圆明园所处的地理位置,历史上曾经是水源丰沛的地方。湖塘遍布、泉水喷涌。一百多年过去了,圆明园已从丰水变为缺水。水已经成为一种心痛。每年数月湖泊干涸,引发生态问题,近似“死水”,水华时常出现。

  四、支撑圆明园水资源大环境分析。大河无水小河干。圆明园缺水不是圆明园本身造成的,而是大环境发生了改变造成的。姜先生在这里示意和运用了大量的图表数据,分析了北京水资源的干涸和污染及利用上的超量开采等种种问题,使我们从宏观上了解到北京和圆明园水资源的状况。

  五、南水北调与圆明园水资源保障。姜先生分别介绍了南水北调中线、东线、西线对缓解北京及山东严重缺水所产生的作用。其中水价较高是一个突出的问题,综合水价约达到10元/立方米。因此,完全靠南水北调解决缺水问题是不现实的。为此,姜先生提出圆明园水资源保障建议:

 1、制定科学的圆明园水资源保障规划;

 2、建立节水高效生态型圆明园;

 3、充分地利用雨洪资源;

 4、中水利用;

 5、加强圆明园水资源学术研究。

                         圆明园公益讲座 <wbr>讲述专家和公众关心的水话题

                    上图为姜文来先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