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圆明园工程建设轶事

(2008-11-18 14:40:06)
标签:

圆明园

工程建设

历史档案

制度

杂谈

分类: 圆明园讲堂

  圆明园工程建设轶事

 

盛时的圆明园是清王朝鼎盛时期的巅峰之作,被西方人称之为“万园之园”。辉煌的宫殿令人赞叹不已,仙境般的园林使人回味无穷。然而,圆明园工程建设期间发生的轶闻轶事却是一般人所不知晓的。 20081114,在圆明园系列公益讲座上,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研究馆员、中国圆明园学会学术委员方裕谨先生为我们介绍了这方面的情况,使我们增长了很多知识,受到启发。

先生长期从事明清历史档案研究工作,接触过很多第一手档案资料。方先生介绍说,清朝每一任皇帝都建造了许多与国力相称的皇家宫廷、园林及私家花园,不仅在北京,外地的官员为了讨好皇帝,也为其修建了大量的行宫。这些工程花费了大量的钱财。但是,在每一项具体的工程上政府又是非常节约的,这源于当时有非常严格的经济核算、验收制度。尤其还有一种“赔修”制度,是专门用来惩罚失职、渎职官员的。清政府对工程要求很高,有严格的验收制度,避免出现“豆腐渣工程”,如果在工程保护期间出了问题必须要“赔修”,还要对有责任的官员进行惩罚。例如:乾隆三十五年,上下天光景区有一个六方亭出现歪斜,仔细一查是因为亭柱木之下的管脚榫承重间有糟朽,以致松卸,前次维修虽然进行了拨正,那是不能经久的,应将己经糟朽的承重另行更换,这样才能端正稳妥。但这次换安承重、拨正修理应需钱料银,及前次粘修所费银两,均不准报销。此事还对有关官员停发俸禄六个月。这就是 “赔修”加惩罚制度。另外,在施工时,每一项工程都要核点银两,换下的旧料、砍下的树也要记账并当作干柴烧。如:四百万斤湿柴折合二百万斤干柴,合银三千两并报皇帝。类似的例子方先生列举了十几条。我们从中可以看出,清朝在皇家工程施工时有较严格的经济核算制度、管理制度、验收制度及对有过失官员的惩罚制度。

历史是一面镜子,学习历史是为了以史为鉴,本期讲座无疑对于今天飞速发展的中国,无数的工程建设(包括圆明园的复建工程)中如何加强监管和严格奖惩制度,提供了启示。圆明园工程建设轶事

                方裕谨先生在讲座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