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圆明园流失在外的国宝》
第一章
走进圆明园
位于北京市西北郊的圆明园(包括圆明、长春、万春三园)占地约5200亩(350公顷,颐和园是290公顷),是清朝鼎盛时期最宏伟、最幽美的皇家园林,也是中国园林艺术的颠峰之作。圆明园不仅是造园艺术的典范,而且是收藏珍宝、文物典籍的一座皇家博物馆;清朝几代皇帝曾在此长期居住、处理朝政,它又是一个政治中心,兼有御苑和宫廷两种功能,在中国历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圆明园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和园林艺术之大成,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结晶。法国伟大作家雨果,把中国的圆明园和雅典的巴黛农神庙分别作为东方艺术和西方艺术的代表,称前者为“梦幻艺术”,后者为“理念艺术”。他称赞圆明园“汇集了一个民族的几乎是超人类想象力所创作的全部成果”。“不但是一个绝无仅有、举世无双的杰作,而且堪称梦幻艺术的崇高典范”。雨果的评价,圆明园是当之无愧的。
圆明园是中国古典建筑的典范,圆明三园中,98%都是反映中国传统特色的建筑,呈现出以下特点:
1、“移天缩地在君怀”。圆明园中仿建了祖国各地、大江南北的诸多许多名园胜景、历史风物。其中仅仿建的江南名胜就有南京瞻园、燕子矶、杭州小有天园、西湖十景、苏州狮子林、寒山、天平山庄、无锡惠山、海宁安澜园等等。例如:杭州的曲院风荷、苏州的狮子林等等。

杨州片石山房 苏州狮子林
2、“人间天上诸景备”。圆明园建筑的选题题材包罗万象:有对传说中的仙山楼阁的模似;有古人诗情画意的再现,如:“武陵春色”即以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描述的世外桃源为建筑原型;山村水居、民间集市、戏楼、藏书楼、庙宇、船坞均为建筑题材。可以这样说,圆明园的建筑形式囊括了中国古代建筑可能出现的一切平面布局和造型式样。

武陵春色 万方安和
“虽由人造,宛自天开”——圆明园体现了中国园林艺术和建筑艺术的完美结合。园园内水面占三园总面积的2/5,大、小水面同环流的溪水串联成一个完整的河湖水系,水随山转、山因水活,传统的建筑分别与自然空间的山水地貌和树木花卉融为一体,创造出一系列山外青山、绿水萦绕,不是天然胜似天然、不是江南胜似江南、风格各异的园林景观。

濂溪乐处 方壶胜境
3、“中西合璧的典范”。圆明园中西洋楼的面积仅占全园的2%,但却是我国成片仿建欧式园林的第一次成功尝试。这处西洋风格的建筑群包括6幢洋楼、3组大型喷泉和若干园林小品,属于文艺复兴后期巴洛克、洛可可艺术风格,但在局部的装饰方面,也采用了许多中国的传统手法,是欧洲风情和中国建筑合壁的典范。

盛时海晏堂 盛时远瀛观
第二章 圆明园是当时全国最重要的皇家博物馆和图书馆
一、圆明园不仅以园林著称,而且是一座皇家博物馆,收藏极为丰富,堪称文化宝库。
圆明园中的陈设品介绍。展示圆明园中的部分装饰品
圆明园中收藏的先秦时代的青铜器。展示几件重要的青铜器
圆明园中收藏的元宋时代的瓷器。展示几件重要的青铜器瓷器
圆明园中收藏的奇珍异宝。图片展示
圆明园收藏了商周青铜器、历代瓷器、玉器精品以及来自世界各地珐琅、钟表等稀世奇珍。例:舍卫城中,收藏着数十万尊金、银、铜佛以及金塔、金曼达和经卷,堪称佛教艺术宝库。
法国大作家雨果曾说:“即使把我国所有圣母院的全部宝物加在一起,也不能同这个规模宏大而富丽堂皇的东方博物馆媲美”。
二、圆明园还是一家皇家图书馆。
圆明园收藏了历代古籍孤本、名人书画。展示图片说明
圆明园凝聚了我国无数能工巧匠的聪明智慧,是中华民族古老文明的象征和缩影,圆明园的盛名传到欧洲,被西方人誉为“万园之园”。
我们今天到北京,已经不能看到圆明园烟水迷离的美景了!
附录:海外圆明园文物流散情况
1、法国巴黎国家图书馆:
唐岱、沈源绘:《圆明园四十景图咏》
沈源、孙怙绘:木刻本《圆明园四十景图》
伊兰泰等绘:西洋楼铜版画20幅
佚名:《圆明园菊花迷宫图》
郎士宁绘:铜版画《格登鄂拉斫营图》
2、法国巴黎吉美博物馆:
郎士宁绘:《乾隆肖像》
样士雷绘圆明园工程图样若干
3、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
郎世宁等绘:《心写治平》手卷(乾隆皇帝与11后妃肖像)
4、法国巴黎军事博物馆
乾隆大阅盔甲
御用如意、腰刀、火枪、戟
5、法国巴黎东方博物院
青玉方印:“保和太和”、白玉方印:“圆明园印”
6、枫丹白露宫
馆藏圆明园文物1000余件,展出320件,包括:
明宣德青花大碗
清康熙、雍正、乾隆三朝藏五彩和粉彩瓶、罐、花盆等
明景泰蓝熏炉 ( 宫熏 )
、尊、觚、吊灯
各种玉雕、如意
盔甲、丝绣
象牙、犀角制品
乾隆《御制八征耄念之宝记》碧玉册
乾隆缂丝无量寿佛大立轴
金嵌珠宝佛塔
御用肩舆
翡翠、玛瑙、珊瑚、水晶、文竹、黄杨木、象牙器、雕漆等工艺品
7、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康熙御用如意
8、明尼阿波利斯澳克艺术中心
乾隆大玉山
第三章 被掠夺流失的圆明园文物珍宝知多少
圆明园到底遗失了多少珍宝?没有人能够说清。但是,只要稍稍关注一下中国近代文物史,就不难发现,圆明园被掠只是中国文物流失海外的一个开始。
圆明园是清代帝王用150年时间陆续修建的一座大型皇家宫苑,也是皇家文物的重要收藏地。据不完全记载,圆明园中仅唐宋名人字画就有200多幅,园内的文源阁是当时中国最大的藏书楼,其中收藏的一部《四库全书》就有3万多册。而四库全书在全国只有7部。在舍卫城中还有康熙以来收集的10万尊珍贵的佛像,而这些几百年来的珍藏在几天之内就消失了。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攻陷北京以后进入圆明园,第二天,疯狂的抢劫开始了。当时的英国《泰晤士报》记者在发往本国的通讯中说,在进入皇帝的宫殿后,谁也不知道该拿什么东西。为了金子而把银子丢了,为了镶有珠宝的时钟和宝石又把金子丢了,无价的瓷器和珐琅瓶,因太大不能运走竟被打碎。而价值连城的书画在士兵眼里不过是废纸罢了,甚至被用来点烟。连续三天的抢劫之后,英法联军焚烧了圆明园。
一、英法联军焚掠“三山五园”
清朝自康熙年间开始,就在北京西北郊大兴土木,营建御园。“三山五园”即指座落于这一带的圆明园、畅春园、万寿山清漪园、香山静宜园、玉泉山静明园。
这几座园林不仅是遐迩闻名的建筑杰作,也是清皇室收藏的历代珍贵文物的荟萃之地。可是,这到1860年已经由清王朝辛苦经营了150年的一代名园,却在短短的几昼夜里,被英法殖民主义强盗焚掠一空,只剩下一片断壁残垣!
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进入最后阶段。英法联军在屡胜清军后,企图活捉清咸丰帝,遂直扑圆明园。而那位曾经信誓旦旦地宣称“绝无北狩”之意的咸丰,却早在9月22日逃到热河去了,10月6日,联军占领圆明园,第二天,就涌进三山五园进行劫掠。
对三山五园的洗劫,是在毫无人性与理性可言的疯狂状态中进行的。一个联军翻译官形容说:“他们全都闹哄哄地,蜂拥而上,扑向这一大堆无价之宝。他们用各种语言呼喊着,争先恐后,相互扭打,跌跌撞撞,摔倒又爬起,诅咒着,辱骂着,叫喊着,各自带走了自己的战利品。”这群丑态百出的强盗,“不断进进出出,进去时空着两手,出来时满载着抢到的各式各样的东西。”士兵抱着皇帝的玉玺,将军身着华美的妇女袍褂,不少人头顶着御用的木箱,脖子上挂着项圈,半身缠着织锦。这副形象,真如他们自己所说,是“只有吞食大麻酚的人才能胡思乱想得出来”。
这群强盗不仅进行了力所能及的抢掠,还进行了力所能及的破坏。他们手持棍棒,“遇珍贵不可携者如铜器、瓷器、楠木等物,则以棒击毁,必至粉碎而后快。”他们将桌椅由窗户掷出,将钟击碎在石道上,拿珍贵的手抄本点烟斗,以枪击吊灯来取乐……他们甚至情不自禁地叫嚷:“毁坏东西,一定是人类的天性。”
强盗的总头目得到了一份最好的贼赃。据德里松的《翻译官手记》记载,仅法皇拿破仑三世就得到:一件精美的龙袍、一座涂金和釉的铜宝塔、好几座金制神像、两座各重400斤的镀金怪物象,其它还有上千件的戒指、项圈、酒杯、瓷器等珍奇玩物。英国维多利亚女王也得到了上千件精品。
劫掠了圆明园后,这群强盗意犹未足。10月17日晨,英国将军格兰特派出骑兵队到园中纵火,“顷刻工夫……万万千千的火焰,往外爆发出来,烟青云黑,掩蔽天日,所有庙宇、宫殿、古远建筑、被视为举国神圣庄严之物,其中收藏着历代富有皇家风味和精华的物品,都付之一炬了。”次日,这群强盗又将万寿山大报恩寺、田字殿等建筑,以及玉泉山十八景,香山二十八景全部焚毁,畅春园和海淀镇也同时遭难。
《庚申英夷入寇大变记略》上说,这次事变使“数百载之精华,亿万金之积贮,以及宗器、裳衣、书画、珍宝、玩好等物,有用者载入夷宫,不要者变为瓦砾。”现存英国伦敦不列颠博物馆的宋人摹晋代大画家顾恺之《女史箴图》,是举世皆知的中国国宝,就是这一次从圆明园被劫走的;清代宫廷画师沈源、唐岱合绘的《圆明园四十景图》,则被法军掠走,现藏法国巴黎国家图书馆。更何况三山五园一屋一室,都是价值连城的宝贵文物。当时人慨叹说:“法物已随群盗去,仙山真见万灵愁”,勾画出了名园被焚遭劫的凄惨景象。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