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说圆明园"博客大赛特别奖作品选登(一)

(2008-05-06 15:07:56)
标签:

杂谈

                                中国园林和西洋园林 

                                   

                                                                                   汪之力   

  

   世界造园最佳成就体现于中国延续几千年的传统造园科学与艺术。它在有限地域内集中、浓缩、与精选自然山水林木的典型美与当地特色而后加以艺术的创作与再现,如计成园冶中所谓“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然后以奇巧多样的园林建筑配属其间以达到法国作家雨果所称颂的“集人类想象力之大成的灿烂宝窟”,“月宫似的仙境”。


   世界除中国式自然园林,还有规整式园林。它起源于古代西亚、埃及与希腊,发展于文艺复兴时代的意大利与法国,当时主导政治思想是“突破神的束缚,强调人的价值”,因而发展了强调建筑与人工艺术的规整式造园。它以人们居住的建筑为主体,平整起伏的土地,修建放射式的笔直道路和几何形图案的水池、花坛。所有人行道旁、绿篱、林丛的树木都经过人工修剪,甚至将其塑造成各种物体造型。常以裸体神及人像为构图主题,布置在道路交叉口或喷泉中心。其造园的指导思想是强调一切自然物均应臣属于人,如法国的布瓦索即主张“人工美高于自然美”,主张井然有序,均衡对称,以直线和方角为基本形式,不种高大树木,使整个园林成为一览无余的图案。西洋规整式园林将丰富的自然景物变成人工编织的图案,其主旨和中国造园完全不同。
日本山水园渊源于中国,某些手法如散石处理虽有发展,但以卵石、散沙象征湍流、小溪的枯山庭,已将自然山水抽象化而成为别种格调。


   中国传统造园植根于中国几千年悠久而丰富的历史文化。它的主导哲学思想是“崇尚自然”与“天人合一”。中国造园既科学地保护生态环境又艺术地将人类追求真善美的思想境界与自然风景相互融合。其优秀传统值得我们继承与发扬的约有以下诸端:(一)外师造化,再现自然。中国造园有些绘画都是汲取大自然的精华,集中其典型,浓缩其风貌而非单独的摹拟,如圆明园“上下天光”取景云梦,“西峰秀色”摹写匡庐。(二)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我国幅员辽阔,地貌复杂,民族众多,历史悠久,造园从本地自然地理、民族文化与社会经济出发,自然形成本地特色。特色是艺术的生命也是造园的精华。(三)立意造景,情景交融。以自然景色造成人的心理感受进而导向人生的、社会的、哲学的联想与遐想,是为意境,为情景交融。大自然中充满真善美而阶级社会中充满炎凉、虚伪与丑恶。用自然净化人的思想,是中国园林意境的主题。人们常将高尚的品德、情操、理念比附于自然,如“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论语)”,“水能性澹为吾友,竹解心虚即吾师(白居易)”,“品峻于山,怀虚若水;风清在竹,气静如兰”(云南飞云阁)。人们在自然景物中托灵性,寄情赏以求净化身心。(四)因借对比,丰富空间。挖池堆山,改变地貌为造园的常用手法。利用曲折、迂回、阻隔、屏障等手段,划分景区空间而各赋以不同主题,甚至园中有园以造成内涵丰富的总体景观。选用小尺度,仿照绘画之“丈山、尺树、存马、分人”的原理,按比例以小见大,在小范围内造出高大、深远的景观。借用景区外围景物以扩大景区内部空间,即园冶之“巧于因借”。在景区之间利用透、漏、流、通手法实现整体风景的联系与统一。(五)开合收放,组织序列。利用空间的开合、收放、大小、长短、横竖、宽窄、高低、起伏、疏密、虚实与光度的明暗、色彩的冷暖,组织有次序、有韵律、有重点、有对比的空间序列与总体气势,并力求丰富、自然而多变化。观赏风景除静观外还应注意动观。随总体序列在行动中用多方位、多角度、多视点的透视并与时空结合,以观赏景物的不断变化,所谓"步移景异",使游人得到更多美的享受。欲扬先抑,欲高先低,由收到放,由实到虚,以暗求明,以险求夷,是强化美感刺激,进行空间组合的常用手法。功能多样、人流集中的动区和田野山林、水湾山曲以休息为主的静区的相对配置也是造园的基本格局。(六)合理布局风景建筑。根据总体功能需要,分别主次,适当安排建筑与自然物。住宅、游乐场及专用建筑应和园林有所区分。风景建筑应如园冶所说“花间隐榭,水际安亭”,与山水林木有机结合,力求经营得体,虚实互应,疏密相间,曲折尽至,高下相称,形神兼备;力避堆砌庞杂,雕饰繁琐,照搬模式,一览无余。(七)充分运用综合艺术。将各种文学艺术如诗文、题词、匾额、楹联、绘画、雕塑等注入园林,可强化风景意境及历史文化联想,强化风景对人的艺术感染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