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东方梦幻的圆明园水景艺术

(2008-03-10 16:52:26)
标签:

水景

中西合壁

圆明园

风水

文化

 本文摘自中国圆明园学会纪念圆明园建园30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东方梦幻的圆明园水景艺术

 

        北京大学  于希贤    北京联合大学  于 洪

 

   西方文学巨匠雨果把世界的艺术分为“理念艺术”与“梦幻艺术”两种。明确指出中国圆明园的艺术,是梦幻艺术。这个“梦幻艺术”就是中国原创、流传了几千年的风水艺术。圆明园建造经历了这样的一个过程,在明代李伟清华园的基础上,于康熙二十六年(1687)畅春园建成。圆明园大约始建于1707年,清康熙皇帝玄烨御书“圆明园”三字匾额,为什么会叫做“圆明园”呢?在《雍正御制集'圆明园记》中,其子雍正皇帝解释说:“体认圆明之德,夫圆而入神,君子之时中也;明而普照,达人之睿智也。” 圆明三园经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倾全国的财力、物力、人力及集中了东方的一切智慧经营建成。又经嘉庆、道光、咸丰三朝不断完善使之成为曾住过六朝皇帝的大型皇家园林。圆明园的博大恢宏、富丽堂皇是东方的建筑园林文化处于巅峰的证据。雨果称她“它荟萃了一个民族的几乎是超人类的想象力所创作的全部成果世界主要文明国都有着自己民族的皇家园林。建造皇家园林是在历史演进中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体现。圆明园继承了中国几千年来的优秀造园传统,又是中华民族建筑文化在康乾盛世时期的智慧结晶。她体现了当时中华民族为代表的东方文明在处理天地人关系的特殊思维,表现了东方文明在环境布局中崇高理想境界的最高追求,同时,也体现了中国接纳西洋建筑文化,使西洋艺术渗透到中国园林艺术之中。因此,圆明园在世界园林史上被称为“万园之园”,她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

 

一、 西方文学巨匠雨果笔下东方梦幻艺术---圆明园中的风水

 1.什么是“理念的艺术”,什么是“幻梦艺术”

 2.圆明园风水---东方的梦幻艺术

(1)   圆明园的选址

  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圆明园开始扩建,内务府请山东济南府德平县知县张钟子及潼关卫廪膳生员张尚忠等人查看圆明园风水

(2)圆明园建构的整体思想

  据《赤霆经》云:“天下山脉发于昆嵛,以西北为首,东南为尾,幽冀为左臂,川蜀为右臂,豫、兖,青、徐为腹,黄河为大肠,江淮为膀胱,此天下之大势。”园内山起于西北,高卑大小,曲折婉转,俱趣东南巽地;水自西南丁(190-205度)字流入,向北转东,复从亥(330-345度)壬(340-355度)入园,会诸水东注大海,又自大海折而向南,流出东南巽(130-145度)地,亦是西北为首,东南为尾,九州四海俱包罗於其内矣。

(3)   圆明园的水系及水口

  圆明园的山形水系形成“以水为纲、以木为本”的园林骨架。盛时的圆明三园,是全部由人工起造的以四个大湖泊为中心的大型水景园林。它对水的处理,不仅比例中(水面占总面积的十分之四),是东方以“水为血脉”的理念:用大中小水域、河溪水系联络而巧妙结合,且由无数条曲溪联缀以山丘互补成完整的山水园林系统,构与全园的水景脉络;并有人工堆叠而又效法自然、形态各异的众多太湖石、叠石等冈阜石峰与水系相结合,奇花异树形成山复水拥、层层叠叠的园林空间。使整个园子水随山转,山因水活,宛若江南水乡般的烟水迷离,从而创造出我国古典园林水艺术的一大杰作。这就是圆明园造园艺术中,最为独到与精妙之处,也正是其精髓所在。圆明园“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二、圆明园的水上景观艺术

1圆明园水面布局依“九宫八卦”宇宙图式的水上景观

     圆明园的水面布局内局依“九宫八卦”的宇宙图式经过匠心安排,各具特色。后湖约200米见方,以九洲清宴为中心,九州清晏和后湖基本在一条南北线上,这恰好又是圆明园主园的南北中轴线,这条轴线北延穿过的重要建筑物有“正大光明”、“九洲清宴”、“慈云普护”等。环湖构筑九座小岛,以众多的小水态有机相连,九岛如众星捧月般铨释了清帝“禹贡九州,天下一统”和邹衍“大九洲”的宇宙理念。其中整个景区的布局规划都离不开“九宫八卦”平面布局格局。

 2、福海水景的神仙梦幻之景

(1)蓬岛瑶台

  福海是圆明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圆明园主园的后湖,虽为湖、海、载水之体,但设计者却把它们制造成方形。以方设计是为取中安排所制约的。后湖的取中安排体现在圆明园主园南北轴线要穿越后湖中央而过,福海的取中安排应与海中央的蓬岛瑶台有关。圆明园主园的后湖布局受到的太液池源于道教神仙思想,福海景观承袭元大都及明清皇城规划布局影响,正大光明殿和九州清晏在圆明园中占了突出地位。

 福海中央的蓬岛瑶台,是“洲岛”景观,寓意深刻,源远流长。在水中筑起三座仙山,象征东海的瀛洲、蓬莱、方丈三座神山。在园中开凿池湖,以象征大海,在湖池中建筑假山、土岛以象征神山、仙岛。圆明园福海及其海中“蓬岛瑶台”源于天上人间的宇宙图式。

(2)方壶胜境

  方壶胜境位于福海东北角的港湾内,是以人们臆想中的仙山琼阁为题材而建造的。乾隆皇帝以此境象征仙境,此因在《方壶胜境》诗序里说:“海上三神山,舟到风辄引去,徒虚语耳。要知金银为宫阙,亦何异人寰。即境即仙,自在我室,何事远求,此方壶所为寓名也。东为蕊珠宫,西则三潭印月。净绿空明,又辟一胜境矣。”  

 

三、以中式为主,中西合壁的艺术---西洋楼水景

 1、西洋楼水景的建立

  西方的水法传入中国时称“泰西水法”。这种理水之术,在雍正朝前就传入我国。雍正皇帝除对西方的眼镜感兴趣外,对“泰西水法”也乐此不疲,但他是有条件地接受。据史料记载,水木明瑟一景的主体是用西洋水法引水入室,推动风扇供皇帝消暑的三间风扇房。该景建于雍正初期,雍正五年时奉旨将水法上翎毛风扇改做大一些。乾隆九年御制“水木明瑟”词序曰:“用泰西水法引入室中,以转风扇,泠泠瑟瑟,非丝非竹,天籁遥闻,林光逾生净绿。”

 2、中西合壁喷泉建筑

  西洋楼景区共有西洋风格建筑群组十余处,其中专用于喷泉建筑四处,喷泉共有11组。各组喷泉均采用动物争斗场景为造型题材,其中谐奇趣南部喷泉造型为一条翻尾石鱼被一群铜鸭、铜鹅所围,鸭、鹅嘴中喷水砸向鲤鱼。这组喷泉反映的是群禽渔猎的场景。大水法前是一组猎狗逐鹿造型喷泉,取材于中国逐鹿中原的典故。海晏堂四周有五组喷泉。其南北各有两个喷泉造型很有趣:一猴挂着印、打着伞、拿一竿捅马蜂窝,水从伞尖流下来。这一喷泉造型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产物,寓意为封侯挂印。 

(1)十二生肖喷水池

(2)西方的水压机与“东方凡尔赛”

 (3)大水法

  

四、以水景为中心多样性“和”而不同的形象协调统一

   圆明园由圆明园、长春园和绮春园三园成倒品字组成,以水系相连,构与一体,是一个统一的有生命的活体。圆明园的建筑群庄严对称,中轴线突出形象协调统一,多种多样的地貌形象:岗、岭、峰、峦、岫、岩、谷、洞、峡、壁、屏、湖、河、沜、溪、泉、诸、河、瀑等地形面貌多样性。多种多样的建筑风格;楼、堂、馆、阁、厅、斋、轩、庵、城、关、亭、塔、桥、廊、寮等。建筑材料的金、木、水、火、土的生克制化。他的诞生、成长、兴盛、毁灭和再生,其间有生命种子的文脉传承。例如圆月园有桥180多座,20多个戏台,当年每一座桥、每一个戏台都有自己独立的对联。圆月园的地质、地理、生物生态系统,历史文化传统,天地人的和谐统一。书法、诗词、对联、音乐、戏剧、服饰等的统一。

  “九洲清宴”景区位于圆明园的后湖,在园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象征着“禹贡九洲”,“移天缩地”之意。同时表示大清帝国在四海之内, 天下大统一,国泰民安,永世长传的思想。

  “蓬岛瑶台”景区象征美好的神仙洞府的境界。“坐石临流”景区复制了江南美景,体现的是流觞曲水的诗情画意。

  西洋楼景区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产物,是西方文明在中国园林中的体现。为圆明园这一中国古典园林增添了一笔异国色彩。它的主要建筑,无不带有欧洲文艺复兴后期的巴洛克风格,在细部和装饰方面又吸收了许多中国的传统手法,可称得上是中西合璧,古今交融。

  圆明园极为特殊的人文景观,那就是18世纪中期,圆明园所显中华智慧和气魄,以“天下之景,皆备于我”的气魄,按中国工匠营造,耗费数十年才建成。不同的文化在万园之园中得以体现,但总体上还是东方梦幻艺术思维,是空前伟大的历史杰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