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沙成塔,积少成多,用微薄之力托起明天的太阳——《中国快小说》序
(2022-11-14 10:43:09)| 分类: 微篇小说理论 |
聚沙成塔,积少成多,用微薄之力托起明天的太阳
——《中国快小说》序
文/蒋九贞
各位先生、女士,就在我打开电脑准备写本书“序”的时候,蔡中锋老师将他今天上午刚刚完成的小小说新作《我们的榜样》发我欣赏,我看了以后,非常兴奋,它太合我这篇文章的主旨了!我当即征得蔡老师的同意,拿来作为文章的引子:
当代微篇小说沙龙成员赵福海今天特意从洛阳开车来菏泽向我请教微篇小说写作的方法,于是我先交给他一张一百的和一张一元的纸币,然后将他领到了我住的天香府小区的东大门门口,指着在蹲在大门右边的一位破衣烂衫的男青年说:“你同时给他这两张钱让他选,看他会收下哪张?”
赵福海照着我说的去做了,但当他看到那个乞丐只拿了一元的钱后,非常奇怪:“怪不得他做乞丐,原来他这么傻!”
我笑了笑说:“虽然他现在正在这儿当乞丐,但他应该不算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乞丐。”
赵福海更奇怪:“您为什么这样说呢?”
我说:“他是今年刚从山东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毕业的一位高才生。”
赵福海问:“那他为什么不去找一份工作做,反而在这儿做起乞丐了呢?”
我说:“因为他根本不需要到外面去找工作,他的父亲就是我们菏泽数一数二的张振和大老板,和氏食品加工集团的老总,身价至少有二百个亿!”
赵福海问:“那他父亲为什么不让他跟着自己干反而让他在这儿乞讨呢?是他父亲不爱他吗?”
我说:“哪有父亲不爱自己儿子的呢?三十多年前,他父亲和他现在年纪一样大的时候,家里极度贫困,高中毕业之后,就到城里来找工作,结果找了两个多月也没能找到,无奈之下,不想被饿死的他只好蹲在街头讨饭,但他讨饭有个特点,就是如果别人同时给他一块钱和一毛钱,他就只收那个一毛的。若给他十块钱和一毛钱,他也只收那个一毛的。如果同时有很多人给他钱,他就只收那几份给的少的,不收多的。结果他发现这样一来,反而给他钱的人越来越多,一个月他就能收到好千块钱,比去工厂打工还要强很多。一年之后,他靠了这种办法,居然攒够了五六万!然后他就用这五六万块钱作本钱创办了自己的张氏食品加工厂。三十年来,他又用这种方法,即能赚一万的只赚一千,给合作伙伴让利九千,让自己的加工厂迅速发展壮大,现在在我们菏泽市已经是数一数二的大企业,形成了在中国有着不小影响力的张氏食品加工集团。”
赵福海问:“那他为什么不让自己的儿子跟着他学习管理和经营技术反而让他在这儿当乞丐呢?”
我说:“因为他觉得,世间的一切生意都和他当初做乞丐时的道理是一样的:如果你见到大的好处就想一下子全拿过来,那最终就不可能挣到大钱。而如果他儿子不明白这个道理,他将自己的这百亿产业的大公司交给儿子他就不会放心。你看,他儿子只用了不到半年,现在就已经很熟练地使用他当年的乞讨办法了。我认为,他对儿子的考验和锻炼目的现在不但已经达到了,而且他儿子毕竟是山东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高才生,在实践中更高端的理论指导自己的行动,现在应该已经更胜于他了。所以,这个年轻人很快就会到他父亲的公司担任要职了!而这个年轻人在外在乞讨时他父亲也不是不管,不但早就暗中打点好了有关单位和人员,而且还偷偷地派了两个武林高手在不远处一直对他进行着保护。不然,我们这样的高档小区门口现在怎么会让一个年轻人在这儿当丐呢?”
赵福海说:“我明白了。当一个人想做成功某件事时,不能贪多求大,而应该脚踏实地,积少成多,这样才能取得最后的成功。您写小说也已经坚持了近三十年,现在已经写出了一千三百多篇完全不同的作品,光在《人民文学》《小说选刊》这两大中国作协的国刊就已经发表了三十多篇,这些成绩的取得,也是您这样长期奋斗的结果。”
我说:“是的。我到现在仍和《牡丹晚报》《菏泽市报》不少的编辑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因为正是在他们早期的帮助和支持下,我才有了奋斗的信心和勇气并最终登上了这么多中外报刊。所以,那些名气很大的大腕多数倒并不值得我们这些普通人去学习,因为他们的成功经验我们学不到,他们的成功之路我们走不通。相反,倒是门前的这个大学生乞丐和他的百亿父亲为人处事的方式方法,正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写于2022年11月13日)
我是不惜篇幅了!
我之所以全文引用这用篇小说,是因为它说出了一个朴素的道理,一个也许人人都这么认为过、但是却不好力行、特别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甚嚣尘上的时代无法坚持实施的道理:你不追求更多,然而更多的会源源不地涌来;你只取其一,其二、其三偏会向你而聚:日复一日,天天如此,聚沙成塔,积少成多,宏伟的大厦竟能平地而起。利益是什么?利益往往是别人的惠赠,而不是自己绞尽脑汁海赚的。时间是金钱,这句话的理解也不仅仅是只争朝夕,在某些时候,它也可能是慢慢拖延,“欲速则不达”,企图速成会适得其反。
这是开头。这个“头”开得有些长了。好了,我们来谈“正题”吧,谈谈什么是快小说,我们为什么要提出这一概念,如何写好快小说。
当下的小说界,除了长、中、短篇以外,小小说、微型小说、蚂蚁小说、一分钟小说、厕上小说、袖珍小说、闪小说……不一而足,说法不同,其实都差不多,都是微小的篇幅,所以,有人就把三千字以内的小说统称为微篇小说。微篇是与长中短篇的分类相一致的,是小说里的“四大家族”之一。现在有人提倡的“绝句小说”,亦属于微篇之列。它要求篇幅在三百字内,有一定的韵律(当然是“松散”的、不规范的、不强求的),它的句式有点像古体诗词里的词,组句方式像赋,好像是词的继续,赋的变体,又赋予了时代内容,也不算新东西,早有人尝试写过。
我们所谓“快小说”更不是什么新东西,只不过过去没人这样提倡过而已。
那么,什么是快小说呢?
快小说实际上是千字小说,一千字上下的小说,下可以二三百字,上却不能太多,一般不能突破一千五百字。这个概念不需要多解释。它也属于微篇小说的家族成员,具有和任何微篇小说一样的特点。
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还要提出这个概念呢?这要从快小说的字数来说。快小说,一千字左右,这样的字数是一般的报纸都可以接受的,更不用说杂志了。
我们写作小说为了什么?对大多人来说,主要目的还不是为了发表?当然,发表有各种形式,自媒体发表也是发表,国家级大杂志发表也是发表,即使自娱自乐,也不是绝对不想让人看到,有人看见了,就是发表,被人记住了,就是好东西。当今社会,写的人太多,纸刊发不过来,就网络发,成景气的网络有门槛,就自己弄个空间发出来,总之,发表是一种表达,是一种倾诉,是一种宣泄,高兴了发,烦恼了发,孤独了发,甚至求救的时候发。这是说的发表。还有的人,只想发在报刊上,有个名,图个利,或者两样兼而有之,或者追求高远,这部分人的奢望就高。对于他们来说,选择阵地,选择文本,甚至长短,至关重要。在一定情况下,比如名气不够,内容分量嫌轻,杂志容量装不下他,他们就求其次发报纸,而报纸的空间就那么大,当然对文章的字数就有要求。总结一下,这个要求一般都是千字文,超过这个数,报纸就不适宜,这是没办法的事。
我们的目的就是培养大家的这种撰写千字文的能力。不要说你能写鸿篇巨制,能写鸿篇巨制的未必写得了小文章。写文章也是一个小宇宙,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缺一也不是完整的系统。提倡写千字小说,就是奔着发表,因为这种长度很适合报纸,杂志也同样欢迎,君不见现在小小说已成为生力军,铺天盖地,到处都是吗?提倡写千字小说,慢慢培养这种能力,已经成为目前的当务之事。
快小说,首先是快。有了这种提炼的能力,瞅准了题材,一挥而就,所用时间不长,文字就出来了,这是快小说的重要特点。然后是投稿的选择余地也大,上稿率高,报纸、杂志均可,更有不少专发这种体裁的媒体,他们也喜欢短小精悍的小说,小故事,小报告文学等等。
现在回到我引用蔡老师小说的目的上来。
蔡老师文中的那个“乞丐”,连同他的乞丐父亲,就是靠抓“小”而发家或继承家业的,诚然,他的善良本质也已显现,他不贪财,不要人家的大钱,只收最少的。恰如此,施舍的越来越多,他不但不少得,反而越得越多了,以至于他(父亲)积少成多,终于靠了这些资金的积累,建了工厂,成就了千万富翁;而他(儿子)也渐渐炉火纯青,可以子承父业了。
写作也是这样,我们要甘做“乞丐”,避免贪婪,量力而行,聚沙成塔,从千字文写起,一篇一篇,天长日久,也能蔚为大观。就说蔡老师吧,发表了几千篇微篇小说,《小说选刊》也常常登堂入室,成为大家。屡次支持快小说事业的凌鼎年先生也是,如今他退休了,他们家乡为他搞了个文学工作室,继续耕耘在文学的沃土里,成绩斐然,岂不快哉?
关于怎样才能写好快小说,其实每个人的情况都不一样。但是,只要我们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勤学苦练,持之以恒,就一定能够很快掌握写作技术,达到精益求精,写出精美的快小说来。相信大家都是高手,无需我在这里啰里啰唆,瞎说一气的。
2022年11月13日晚于养心居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