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凑十法”教学案例

(2008-12-17 10:27:27)
标签:

杂谈

                      “凑十法”教学案例

案例:《9加几》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96、97页。

师:今天我们先来做几道口算题,热热身吧。

出示题目:  5+3  10+8 

9+1+4   9+1+7      10=1+(   )   10+3    9+1+4    9+1+2  

(学生汇报答案后,再对画线题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师:在数学王国里有一片茂密的大森林,住着许许多多的小动物,小兔一家生活的很愉快。今天兔妈妈带宝宝出去拔萝卜,兔妈妈拔了9个大萝卜,兔宝宝拔了3个大萝卜,它们一共拔了几个萝卜呢?

“凑十法”教学案例“凑十法”教学案例“凑十法”教学案例“凑十法”教学案例“凑十法”教学案例“凑十法”教学案例“凑十法”教学案例“凑十法”教学案例“凑十法”教学案例

“凑十法”教学案例“凑十法”教学案例“凑十法”教学案例

 

师:谁能列式解决这个问题?

生1:9+3=12

师:这里的“1”和“2”是怎么来的?

生1:从3里面分出来的。

师:还有其他不同的算法吗?

生2:12可以分成9和3,所以9和3组成12。

生3:因为12-3=9,9+3=12,

师:谁能完整地说说刚才生1是怎么想的?

“凑十法”教学案例“凑十法”教学案例“凑十法”教学案例“凑十法”教学案例“凑十法”教学案例“凑十法”教学案例“凑十法”教学案例“凑十法”教学案例“凑十法”教学案例                

 

“凑十法”教学案例“凑十法”教学案例                   “凑十法”教学案例                  

(没有学生举手回答,师只能借助图形引导学生观察)

 

师:先把兔宝宝的3个萝卜分成1个和2个,把1个给兔妈妈,  兔妈妈的萝卜变成10个,再加兔宝宝的2个,就是12个。

教师结合板书,请学生说说算理,(学生大都不会说)老师只能说一句,让学生跟一句:把3分成1和2,9和1凑成10,10再加2等于12。

师:如果兔宝宝拔了5个萝卜,一共该是几个萝卜,谁来列式解决?

生1:9+5=14

师: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生1:因为9个加1个就是10个,所以把5分成1和4 ,9加1等于10,10加4就等于14。(结合学生说算理,教师板书)

师:他说得真好,谁来说说他是怎么算的呀?(全班没有人举手)

         “凑十法”教学案例

反思:

从“热身口答”中数的拆分,10=1+()和9+1+4=(  )的连加,到创设计算小兔子家一共有几个萝卜,这样解决问题情境,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刚开始上课时学生表现不积极,主要原因有三个,其一:缺乏内需。经过课后了解发现,对为什么要凑十不甚明了,这样,学生对“凑十法”就缺少内在需要。其二:语言受阻。对于9加几的算理,如要让学生用凑十把计算过程说清楚,对于刚入学的一年级孩子来说具有相当的难度。如9+5=(  ),因为9+1=10,所以先把5分成1和4,把1个萝卜拿出来给9凑成10,10再加4就等于14。新课程对此的教学目标也已改为:提供“凑十”的简洁算法,但不要求学生准确地说明算理。其三缺少体验。纵观整节课,教师在引导学生用凑十法计算9+3=()时,把黑板上的萝卜图进行了分、移,使学生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直到下课,全班学生大部分都掌握了凑十法。因此,对一年级的孩子来说,形象教学法在教学中是可取的,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