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秋夜虫唱

(2008-09-02 23:27:53)
标签:

杂谈

    下班后,和女儿一起去了附近的嘉贸购物中心,转了一圈,买了一些她所需的化妆品,时值两小时后才决定返回。走在路间的草丛旁,免费听了一路的虫唱。
秋天来了,风吹在身上明显有了凉意,却很舒惬。这一刻,突然觉得这个漫长的夏季真的要结束了。
踽踽走着,沿着西外的长堤河畔。河边一大棵一大棵的垂柳,一些蛐蛐“吱吱”地叫着,大概就躲在树底下了。
路上行人已经很少,城市在一刻,提前安静下来,虫鸣也便格外醒耳起来。忽然想到一碟唱片,名字叫《山居岁月》,其中的声音,就像这一刻,天籁一般,晃漾人心,也抚慰人心。
昏黄的路灯,照耀着晃动的人影,显得非常诗意。好在并无定要找到谁的意思,你那里寒蝉凄切,我却半句听不懂。你总在那里没完没了的倾诉,却从来不解释因由,这似乎怨不得我。
注意力很快转到与人一起前行的“吱吱”。“吱”声里一定有蛐蛐的。虽一直弄不清,却要断定声脆的,就是蛐蛐。城市里也到处闻得蛐蛐儿叫。进入秋天后,每个夜晚都能枕着虫声入眠,长一声短一句的,似长弦又似短曲。夜时躺在床上,看着月光照进窗,再想象着蟋蟀们一抱琵琶的样子,就觉得这样的夜格外有诗意。
我晓得它们就伏在楼下的树丛里,却又觉得有些神秘。晚归的夜晚,总要走至树旁,想要寻到它们,找到它们琵琶在抱的模样。
有天读张恨水的《山窗小品》,觉得真是好。语言半文半白的,读得很舒服,像在读《幽窗小记》。转而又想,人真是越有文化,越矫情。就微不足道的虫鸣,也能写出那么多废话来。不过,仔细咀嚼,又觉极有意境,文字里有值得把玩的韵味。
是闲情的韵味:“时或窗外风吹竹动,蟋蟀一二头,唧唧然,铃铃然,在阶下石隙中偶弹其翅,若琵琶短弦,洞箫不调,倍觉增人愁思……”是不是文人才有的闲情逸致呢。
有时我会想,为何今时会如此迷恋虫鸣?每每听到虫鸣,便觉心里特别安慰,像一个亲人在唤我乳名似的安慰。每每听见,脚步总要不由自主往前赶几步。想来大约还是潜意识里,在留恋某个时代吧。年少夜空里那些虫鸣,其实根本不是什么诗歌,就是简单的儿歌,在每个夜晚唱着,如同摇篮曲,陪我们夜夜入眠。所以多年后,当它们再次响起,心里便会觉得有一些怀念和一些温柔,被这些声音一点一点地唤醒。
到后来,每到残月如钩,夜露满枝时,听到虫儿在深草中唱歌,心里便会即刻柔软,甚至觉得胜似唐诗宋词。断断续续,几分钟一阕,一直唱到你安然入睡。
古代文人总会在秋虫的声音里,一丝丝抽出忧伤,然后织成句子。知堂老人也说,蟋蟀虽是斗虫,可是它在独自深夜微吟时实在很有点悲哀。倒也赞同的。人类其实与昆虫在个别时候,也有共通之处吧。人类的孤独,总在夜深人静时格外明显。所以病心之人夜半辗转反侧,最为痛苦。有长期失眠的朋友跟我说,有时真觉得生不如死。居然如此难忍。恋爱中人,却会将虫鸣当成最美的歌唱,甚至当成情诗。所以虫鸣本身并无意义,其实是人心在掌控着虫鸣那根弦,我们是用心来与之和唱的呀。
而这些,虫若有知,该是多么得意与开心的。可惜它们永远不得而知人类的心思。人类之心,可以博大,可以微小。博大时,可容乾坤风云;细微时,可将草丛里小小的虫鸣声,当成《诗经》来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